牙疼可能由齲齒、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智齒冠周炎等原因引起。牙疼通常表現為牙齒敏感、牙齦紅腫、咬合疼痛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
齲齒是牙齒硬組織被細菌侵蝕形成的缺損,可能與口腔清潔不足、頻繁進食甜食等因素有關。齲齒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隨著齲洞加深會出現冷熱刺激痛或食物嵌塞痛。治療需清除腐質后填充修復,常用藥物包括氟化鈉甘油糊劑、氨硝酸銀溶液等局部處理,嚴重時需根管治療。
牙髓炎多由齲齒未及時治療發(fā)展而來,細菌感染導致牙髓組織炎癥。典型表現為自發(fā)性陣發(fā)痛、夜間痛加重,冷熱刺激可誘發(fā)劇烈疼痛。需通過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急性期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緩解疼痛,配合甲硝唑芬布芬膠囊控制感染。
根尖周炎常繼發(fā)于牙髓炎擴散,炎癥波及牙齒根尖周圍組織。患者會出現咬合痛、患牙浮起感,可能伴隨牙齦膿腫。治療需進行根管引流或切開排膿,配合頭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抗生素治療,嚴重者需行根尖切除術。
牙周炎是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癥,與牙菌斑堆積、吸煙等因素相關。表現為牙齦出血、口臭、牙齒松動等癥狀?;A治療包括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急性期可使用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局部給藥,配合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智齒萌出不全時牙齦瓣與牙冠間易積存食物殘渣引發(fā)感染,常見下頜第三磨牙區(qū)腫痛、張口受限。治療需局部沖洗上藥,使用替硝唑片、羅紅霉素膠囊等藥物抗感染,炎癥消退后建議拔除阻生智齒預防復發(fā)。
日常應注意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線清潔牙縫,減少碳酸飲料及高糖食物攝入。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發(fā)現齲齒及時處理。出現持續(xù)性牙疼或牙齦腫脹時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需盡早就診口腔科明確診斷。孕婦、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出現牙疼更需謹慎對待,治療前應主動告知全身健康狀況。
20次瀏覽 2025-07-18
14次瀏覽 2025-07-18
31次瀏覽 2025-07-18
12次瀏覽 2025-07-18
13次瀏覽 2025-07-18
11次瀏覽 2025-07-18
13次瀏覽 2025-07-18
10次瀏覽 2025-07-18
7次瀏覽 2025-07-18
11次瀏覽 2025-07-18
700次瀏覽 2023-08-28
368次瀏覽 2024-09-25
22次瀏覽 2025-07-18
18次瀏覽 2025-07-18
21次瀏覽 2025-07-18
72次瀏覽 2025-07-18
13次瀏覽 2025-07-18
12次瀏覽 2025-07-18
11次瀏覽 2025-07-18
24次瀏覽 2025-07-18
10次瀏覽 2025-07-18
18次瀏覽 2025-07-18
4219次瀏覽 2025-01-12
4122次瀏覽 2024-12-11
4084次瀏覽 2025-02-14
4436次瀏覽 2024-12-23
4316次瀏覽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