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可通過調整飲食、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根除幽門螺桿菌、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胃潰瘍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胃酸分泌過多、應激因素、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胃潰瘍患者應選擇易消化、低纖維、低脂肪的食物,如米粥、面條、蒸蛋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炸、腌制食品及濃茶咖啡等可能刺激胃黏膜的食物。飲食需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每日可分5-6次少量進食以減輕胃部負擔。進食后保持直立位30分鐘以上有助于減少胃酸反流。
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蘭索拉唑腸溶片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愈合。H2受體拮抗劑如法莫替丁片也可用于控制胃酸。這類藥物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規(guī)范使用,避免長期大劑量使用導致不良反應。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胃鏡評估療效。
鉍劑如枸櫞酸鉍鉀顆??稍跐儽砻嫘纬杀Wo膜,促進黏膜修復。硫糖鋁混懸凝膠能吸附于潰瘍面形成屏障。前列腺素類似物如米索前列醇片可增加胃黏膜血流和黏液分泌。使用黏膜保護劑時需注意與其他藥物間隔2小時服用,以免影響吸收。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潰瘍主要病因,標準三聯(lián)療法包含質子泵抑制劑加兩種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膠囊和克拉霉素片。治療需完成規(guī)定療程,停藥4周后需進行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確認根除效果。治療失敗者需根據(jù)藥敏試驗調整方案。
對于出現(xiàn)穿孔、大出血或幽門梗阻等并發(fā)癥,或經(jīng)規(guī)范藥物治療無效的頑固性潰瘍,可能需行胃大部切除術或迷走神經(jīng)切斷術。術后需長期隨訪,注意貧血和營養(yǎng)不良等并發(fā)癥,必要時補充維生素B12和鐵劑。
胃潰瘍患者應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緊張。戒煙限酒,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導致胃腸痙攣。定期復查胃鏡,監(jiān)測潰瘍愈合情況。若出現(xiàn)嘔血、黑便、劇烈腹痛等警示癥狀需立即就醫(yī)。建立飲食日記記錄食物與癥狀的關系,幫助識別個體化飲食禁忌。適當進行散步等溫和運動有助于胃腸蠕動,但避免餐后立即劇烈運動。
937次瀏覽 2025-10-09
95次瀏覽 2025-10-09
108次瀏覽 2025-10-09
514次瀏覽 2025-10-09
5377次瀏覽 2025-10-09
304次瀏覽 2025-10-09
186次瀏覽 2025-10-09
248次瀏覽 2025-10-09
182次瀏覽 2025-10-09
114次瀏覽 2025-10-09
94次瀏覽 2025-10-09
94次瀏覽 2025-10-09
185次瀏覽 2025-10-09
187次瀏覽 2025-07-15
620次瀏覽 2025-10-09
138次瀏覽 2025-10-09
55次瀏覽 2025-10-09
370次瀏覽 2024-09-25
273次瀏覽 2025-10-09
190次瀏覽 2025-10-09
365次瀏覽 2025-10-09
234次瀏覽 2025-10-09
223次瀏覽
448次瀏覽
232次瀏覽
184次瀏覽
27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