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些方面能力的測定找不到合適的指標?比如心理因素,現在只能通過問卷形式進行測試,出一些問題讓受測者回答,根據答卷進行評分?但這種方法可重復性較差,結果并不一定很真實?再如適應能力,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指標進行測試?
因此,現在的測試指標只包括身體形態(tài)?身體功能?身體素質這三個方面?
具體來說,以20~39歲的成年人為例,反映身體形態(tài)的指標是身高標準體重,即一定的身高所對應的體重范圍;反映身體功能的指標是反映人體肺的容積和擴張能力的肺活量,以及反映人體心血管系統功能水平的臺階試驗;反映身體素質的指標是反映力量素質的握力?俯臥撐(男)?1分鐘仰臥起坐(女)?縱跳;反映柔韌素質的是坐位體前屈;反應靈敏素質的是選擇反應時間;反映平衡能力的是閉眼單腳站立?
而幼兒的情況則有所不同,測試指標只包括身體形態(tài)和素質兩類,其中反映身體形態(tài)的指標是身高和身高標準體重,反映身體素質的指標有10米折返跑?立定跳遠?網球擲遠?雙腳連續(xù)跳?坐位體前屈?走平衡木等6項?
為了更有效地讓普通人在參加健身鍛煉前,了解自己身體活動能力的強弱,掌握合適的活動強度,部分歐美學者提出了一個簡單評估模式,即活動指數?該指數從鍛煉強度?持續(xù)時間和鍛煉頻率三個方面,對個體平時參加鍛煉的基本情況進行評估(表3-1),以便人們知道自己需要參加多少運動?
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每天的活動,計算出自己的活動指數:總分=鍛煉強度得分×持續(xù)時間得分×鍛煉頻率得分以此來了解自己的身體活動能力,并根據結果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728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214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0次瀏覽 2025-08-19
4618次瀏覽
4591次瀏覽
4814次瀏覽
4898次瀏覽
460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