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湯時一般可以適量添加粗糧,有助于提升湯品的營養(yǎng)價值和膳食纖維含量。粗糧主要包括燕麥、玉米、蕎麥、糙米、小米等,可根據(jù)個人口味和需求選擇搭配。
燕麥富含β-葡聚糖和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助于延緩胃排空和調(diào)節(jié)血脂。煲湯時加入燕麥可增加湯的黏稠度,適合制作濃湯或羹類。燕麥中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如鋅、鎂等也能溶于湯中,但長時間高溫烹煮可能導(dǎo)致部分營養(yǎng)素流失,建議在湯快熟時加入。
新鮮玉米或玉米糝能為湯品增添天然甜味,其含有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玉米須也可一同煲煮,傳統(tǒng)醫(yī)學(xué)認為有利尿功效。玉米粒中的膳食纖維主要存在于種皮,煲湯后部分纖維會軟化釋放,更適合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群食用。
蕎麥含有豐富的蘆丁和黃酮類化合物,有助于維持血管彈性。其蛋白質(zhì)含量高于普通谷物,且含有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蕎麥顆粒較小,煲湯時容易煮散,建議用紗布包裹或選擇整粒蕎麥米。蕎麥特有的清香能中和肉湯的油膩感。
糙米保留了大米的胚芽和米糠層,維生素B1含量是精白米的3-4倍。與肉類同煲可使湯品更醇厚,其中的γ-氨基丁酸具有鎮(zhèn)靜作用。糙米需要提前浸泡1-2小時,否則難以煮軟。消化功能欠佳者可將糙米輕微碾碎后再入湯。
小米富含色氨酸和胡蘿卜素,傳統(tǒng)用于滋補調(diào)養(yǎng)。其顆粒細小易熟,適合快火煲湯,能增加湯的濃稠度而不影響主料口感。小米與山藥、紅棗等食材搭配可增強健脾功效,但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攝入量。
添加粗糧煲湯時建議提前浸泡并控制用量,粗糧與水的比例以1:8為宜,避免湯品過于濃稠。不同粗糧的烹煮時間差異較大,可分批加入。胃腸敏感者應(yīng)從少量開始嘗試,觀察耐受情況。粗糧湯最好現(xiàn)煮現(xiàn)喝,反復(fù)加熱會導(dǎo)致營養(yǎng)素進一步損失。特殊疾病患者應(yīng)在營養(yǎng)師指導(dǎo)下選擇適合的粗糧種類。
269次瀏覽 2025-09-30
220次瀏覽 2025-09-30
213次瀏覽 2025-09-30
229次瀏覽 2025-09-30
269次瀏覽 2025-09-30
259次瀏覽 2025-09-30
878次瀏覽 2023-09-06
194次瀏覽 2025-09-30
301次瀏覽 2025-09-30
212次瀏覽 2025-09-30
727次瀏覽 2025-09-30
298次瀏覽 2025-09-30
328次瀏覽 2025-09-30
142次瀏覽 2025-09-30
383次瀏覽 2025-09-30
91次瀏覽 2025-09-30
327次瀏覽 2025-09-30
676次瀏覽 2024-01-05
94次瀏覽 2025-09-30
562次瀏覽 2025-09-30
54次瀏覽 2025-09-30
279次瀏覽 2025-09-30
195次瀏覽
319次瀏覽
275次瀏覽
309次瀏覽
268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