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脫位可通過手法復(fù)位固定、藥物治療、牙髓治療、牙周夾板固定、拔牙再植等方式治療。牙脫位通常由外傷撞擊、咬硬物、運動損傷等因素引起,表現(xiàn)為牙齒松動、移位、牙齦出血等癥狀。
適用于輕度牙脫位且牙槽骨完整的情況。醫(yī)生會通過手法將移位的牙齒推回原位,并用牙周夾板或鋼絲結(jié)扎固定2-4周。復(fù)位后需避免用患牙咀嚼,定期復(fù)查牙髓活力。若伴有牙齦撕裂需同步清創(chuàng)縫合。
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緩解疼痛,頭孢克洛分散片預(yù)防感染,復(fù)方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潔。若牙髓暴露需使用氫氧化鈣糊劑進行蓋髓治療。藥物使用期間禁止飲酒或進食辛辣刺激食物。
對脫位后牙髓壞死的牙齒需進行根管治療。先清除壞死牙髓組織,用根管預(yù)備器械擴大根管,封入樟腦酚棉捻消毒,最后用牙膠尖充填根管。完成治療后建議全冠修復(fù)保護患牙。
中重度脫位需采用鈦合金牙周夾板或纖維樹脂夾板固定3-8周。固定期間每2周復(fù)查X線片觀察牙周膜愈合情況,避免咬合創(chuàng)傷。拆除夾板后需進行松動度測試和冷熱診檢查牙髓狀態(tài)。
完全脫位牙若離體時間在30分鐘內(nèi)可嘗試再植術(shù)。用生理鹽水沖洗牙根后立即植入牙槽窩,彈性固定4周并配合抗生素治療。再植后可能出現(xiàn)牙根吸收,需長期隨訪觀察,必要時行義齒修復(fù)。
牙脫位后應(yīng)立即用生理鹽水沖洗保存患牙,避免干燥或刮擦牙根面。固定期間選擇軟質(zhì)食物如雞蛋羹、南瓜粥等,用對側(cè)牙齒咀嚼??祻?fù)后3個月內(nèi)避免劇烈運動,每日用軟毛牙刷清潔牙齒,定期口腔檢查評估牙周狀況。若出現(xiàn)牙齒變色、自發(fā)痛等癥狀需及時復(fù)診。
104次瀏覽 2025-11-14
174次瀏覽 2025-11-14
58次瀏覽 2025-11-14
128次瀏覽 2025-11-14
121次瀏覽 2025-11-14
119次瀏覽 2025-11-14
61次瀏覽 2025-11-14
83次瀏覽 2025-11-14
174次瀏覽 2025-03-21
207次瀏覽 2025-11-14
121次瀏覽 2025-11-14
120次瀏覽 2025-11-14
92次瀏覽 2025-07-15
213次瀏覽 2025-11-14
147次瀏覽 2025-11-14
152次瀏覽 2025-11-14
68次瀏覽 2025-11-14
100次瀏覽 2025-11-14
134次瀏覽 2025-11-14
177次瀏覽 2025-11-14
162次瀏覽 2025-11-14
56次瀏覽 2025-11-14
970次瀏覽
1087次瀏覽
953次瀏覽
920次瀏覽
687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