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鈣劑、藥物治療、運動干預、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骨質疏松通常由鈣攝入不足、雌激素水平下降、維生素D缺乏、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增加富含鈣質的食物攝入有助于改善骨質疏松,如牛奶、奶酪、豆腐、芝麻醬等。同時適量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魚、蛋黃、動物肝臟等,促進鈣的吸收。避免過量飲用咖啡、濃茶及碳酸飲料,減少鈣流失。每日保證優(yōu)質蛋白攝入,如魚類、瘦肉、豆類,維持骨骼健康。
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碳酸鈣D3片、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等鈣補充劑。鈣劑建議分次服用,每次劑量不超過500毫克,與維生素D聯(lián)合補充效果更佳。避免與高纖維食物同服影響吸收,補鈣期間需定期監(jiān)測血鈣和尿鈣水平,防止過量補充導致結石風險。
雙膦酸鹽類藥物如阿侖膦酸鈉片、唑來膦酸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降鈣素鼻噴劑能緩解骨痛并減少骨量丟失。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如雷洛昔芬片適用于絕經(jīng)后女性。甲狀旁腺素類似物如特立帕肽注射液可促進骨形成。使用藥物需嚴格遵醫(yī)囑,定期復查骨密度和肝腎功能。
負重運動如快走、慢跑、跳舞等可刺激骨形成,每周進行3-5次,每次30分鐘??棺栌柧毴鐝椓Ь毩?、器械訓練能增強肌肉力量保護骨骼。平衡訓練如太極拳、單腿站立可降低跌倒風險。運動強度需循序漸進,避免劇烈扭轉或撞擊性運動,骨折高風險者應在康復師指導下鍛煉。
對于嚴重骨質疏松伴椎體壓縮骨折者,可考慮椎體成形術或后凸成形術緩解疼痛。髖部骨折需根據(jù)情況選擇內(nèi)固定或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仍需長期抗骨質疏松治療,配合康復訓練恢復功能。手術適應證需由骨科和內(nèi)分泌科醫(yī)生共同評估,綜合考慮患者年齡、基礎疾病等因素。
骨質疏松患者日常需保證每日800-1000毫克鈣和400-800單位維生素D的攝入,戒煙限酒,避免久坐。外出活動時注意防滑防摔,居家環(huán)境移除地毯等障礙物,浴室安裝扶手。每年進行骨密度檢測,監(jiān)測治療效果。出現(xiàn)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變矮時及時就醫(yī),骨折后應積極進行康復訓練防止二次骨折。
1367次瀏覽 2025-11-20
147次瀏覽 2025-11-20
169次瀏覽 2025-11-20
446次瀏覽 2025-11-20
495次瀏覽 2025-11-20
587次瀏覽 2025-11-20
148次瀏覽 2025-11-20
200次瀏覽 2025-11-20
58次瀏覽 2025-11-20
187次瀏覽 2025-07-15
208次瀏覽 2025-11-20
2478次瀏覽 2025-11-20
185次瀏覽 2025-11-20
360次瀏覽 2025-11-20
457次瀏覽 2025-11-20
405次瀏覽 2025-11-20
323次瀏覽 2025-11-20
602次瀏覽 2025-11-20
1114次瀏覽 2025-11-20
290次瀏覽 2025-11-20
394次瀏覽 2025-11-20
743次瀏覽 2023-08-28
817次瀏覽
1046次瀏覽
1108次瀏覽
637次瀏覽
113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