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可通過多飲水、抗生素治療、堿化尿液、中藥輔助、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尿路感染通常由細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衛(wèi)生習慣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沖刷尿道,減少細菌滯留。建議選擇溫開水或淡茶水,避免含糖飲料刺激泌尿系統(tǒng)。排尿時注意徹底排空膀胱,避免憋尿行為加重感染。對于輕度尿頻尿急癥狀,增加飲水量可緩解不適。
細菌性尿路感染需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頭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這些藥物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或細胞壁合成發(fā)揮作用,治療期間需完成全程用藥。反復感染者需進行尿培養(yǎng)確定致病菌,可能出現(xiàn)耐藥性時需調(diào)整用藥方案。
口服碳酸氫鈉片或枸櫞酸鉀顆粒可升高尿液pH值,緩解排尿灼痛感。該方法適用于伴有明顯尿痛癥狀的患者,但腎功能不全者需謹慎使用。堿化尿液可抑制大腸桿菌等致病菌繁殖,通常與抗生素聯(lián)合使用效果更佳。
三金片、熱淋清顆粒等中成藥具有清熱利濕功效,可改善尿頻尿急癥狀。中藥治療需辨證施治,下焦?jié)駸嶙C型者可選用八正散加減,脾腎兩虛者適用無比山藥丸。中藥療程較長,急性期建議與西藥配合使用。
合并尿路結石、前列腺增生等梗阻因素時,需行經(jīng)尿道膀胱鏡碎石術或前列腺電切術解除梗阻。反復發(fā)作的復雜性尿路感染可能需進行尿流動力學檢查,先天性畸形患者要考慮輸尿管再植等矯正手術。術后需留置導尿管時,應嚴格無菌操作預防醫(yī)源性感染。
尿路感染患者日常應選擇棉質(zhì)透氣內(nèi)褲,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適量食用蔓越莓制品抑制細菌黏附。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潔,發(fā)作期建議暫停性生活。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絕經(jīng)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乳膏改善黏膜防御功能。出現(xiàn)發(fā)熱、腰痛等癥狀需及時就醫(yī)排除腎盂腎炎。
0次瀏覽 2025-11-19
363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105次瀏覽 2025-11-19
153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176次瀏覽 2025-11-19
132次瀏覽 2025-11-19
135次瀏覽 2025-11-19
401次瀏覽 2024-09-25
181次瀏覽 2025-11-19
202次瀏覽 2025-11-19
371次瀏覽 2025-11-19
207次瀏覽 2025-11-19
715次瀏覽 2024-01-05
420次瀏覽 2025-11-19
224次瀏覽 2025-11-19
174次瀏覽 2025-11-19
184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178次瀏覽 2025-11-19
286次瀏覽 2025-11-19
1086次瀏覽
1007次瀏覽
994次瀏覽
1286次瀏覽
80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