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好可能出現乏力、食欲減退、黃疸、腹脹、皮膚瘙癢等癥狀。肝功能異常可能與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消化系統(tǒng)癥狀、皮膚黏膜改變、代謝紊亂等。建議及時就醫(yī)檢查肝功能指標,明確病因后針對性治療。
肝功能異常時,肝臟合成糖原能力下降,導致能量供應不足,患者常感到持續(xù)疲倦。這種乏力與休息無關,可能伴隨工作效率降低。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尤為明顯,需通過肝功能檢查和肝炎病毒篩查確診。治療需針對原發(fā)病,如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乙肝,同時建議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
肝臟分泌膽汁減少會影響脂肪消化,出現厭油膩、早飽感。慢性肝病患者可能出現味覺改變,嚴重時導致營養(yǎng)不良。這種情況常見于酒精性肝病和膽汁淤積性肝病,可通過熊去氧膽酸膠囊改善膽汁分泌,配合低脂飲食調節(jié)。
膽紅素代謝障礙會導致皮膚、鞏膜黃染,尿液呈濃茶色。梗阻性黃疸可能伴皮膚瘙癢,肝細胞性黃疸多伴隨轉氨酶升高。新生兒黃疸與成人黃疸處理方式不同,成人出現黃疸需排查膽管結石或肝癌,必要時行MRCP檢查。藥物治療可選用茵梔黃顆粒輔助退黃。
門靜脈高壓導致腹水形成時,會出現腹部膨隆伴移動性濁音。慢性肝病患者的腹脹多與胃腸淤血、腸道菌群失調有關,可能伴隨下肢水腫。臨床常用螺內酯片聯合呋塞米片利尿,嚴重腹水需腹腔穿刺引流。日常需限制鈉鹽攝入。
膽汁酸沉積刺激神經末梢可引起頑固性瘙癢,夜間加重。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患者多見,常先于黃疸出現。血清膽汁酸檢測可輔助診斷,治療可用考來烯胺散結合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片。保持皮膚濕潤有助于緩解癥狀。
肝功能異?;颊咝鑷栏窠渚?,避免使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飲食應保證優(yōu)質蛋白攝入,選擇易消化的魚類、豆制品,限制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指標,肝硬化患者每6個月需進行超聲和甲胎蛋白篩查。出現意識改變等肝性腦病征兆時須立即就醫(yī)。適量有氧運動如散步可促進代謝,但避免過度勞累。
247次瀏覽 2025-10-05
199次瀏覽 2025-10-05
106次瀏覽 2025-10-05
431次瀏覽 2025-10-05
195次瀏覽 2025-10-05
415次瀏覽 2025-10-05
191次瀏覽 2025-10-05
436次瀏覽 2025-10-05
0次瀏覽 2025-10-05
90次瀏覽 2025-10-05
0次瀏覽 2025-10-05
174次瀏覽 2025-03-21
80次瀏覽 2025-10-05
330次瀏覽 2025-10-05
104次瀏覽 2025-10-05
401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0-05
112次瀏覽 2025-10-05
202次瀏覽 2025-10-05
259次瀏覽 2025-10-05
125次瀏覽 2025-10-05
0次瀏覽 2025-10-05
179次瀏覽
346次瀏覽
119次瀏覽
216次瀏覽
227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