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可通過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中藥調理、避免誘因等方式治療。蕁麻疹通常由過敏反應、感染、自身免疫、物理刺激、遺傳等因素引起。
蕁麻疹患者可遵醫(yī)囑使用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地氯雷他定片等抗組胺藥物。這些藥物能夠阻斷組胺受體,減輕皮膚瘙癢、紅腫等癥狀。適用于由花粉、食物等過敏原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蕁麻疹。
對于癥狀嚴重的蕁麻疹患者,醫(yī)生可能會建議短期使用潑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質激素。這類藥物具有強效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夠快速控制癥狀。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副作用,須嚴格遵醫(yī)囑。
慢性蕁麻疹或自身免疫性蕁麻疹患者可能需要環(huán)孢素軟膠囊、他克莫司軟膏等免疫抑制劑。這些藥物通過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功能來減少蕁麻疹發(fā)作頻率。使用期間需定期監(jiān)測肝腎功能。
中醫(yī)認為蕁麻疹多與風熱、血熱有關,可使用消風散、防風通圣丸等中成藥。這些藥物具有疏風清熱、涼血止癢的功效,適合反復發(fā)作的慢性蕁麻疹患者輔助治療。
蕁麻疹患者應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如某些食物、藥物、花粉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抓撓。壓力過大、溫度變化等也可能誘發(fā)癥狀,需注意調節(jié)。
蕁麻疹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海鮮、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規(guī)律作息,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洗澡水溫不宜過高,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如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出現呼吸困難等嚴重反應,應及時就醫(yī)。平時可記錄發(fā)作情況和可能誘因,有助于醫(yī)生制定更精準的治療方案。
135次瀏覽 2025-09-19
68次瀏覽 2025-09-19
76次瀏覽 2025-09-19
71次瀏覽 2025-09-19
168次瀏覽 2025-09-19
246次瀏覽 2025-09-19
534次瀏覽 2025-09-19
94次瀏覽 2025-09-19
395次瀏覽 2025-09-19
56次瀏覽 2025-09-19
141次瀏覽 2025-09-19
149次瀏覽 2025-09-19
878次瀏覽 2023-09-06
98次瀏覽 2025-09-19
130次瀏覽 2025-09-19
70次瀏覽 2025-09-19
36次瀏覽 2025-09-19
174次瀏覽 2025-09-19
120次瀏覽 2025-09-19
104次瀏覽 2025-09-19
743次瀏覽 2023-08-28
112次瀏覽 2025-09-19
104次瀏覽
227次瀏覽
318次瀏覽
265次瀏覽
227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