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小一直得痔瘡,可能與飲食、排便習慣不良有關,也可能是由于肛墊下移、肛周感染等原因所導致。需要根據具體的病情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案,如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改善排便習慣、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吃紅薯、芹菜、炸雞等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比較多的纖維素,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在大便時出現排便困難的情況,而使痔瘡加重。如果有排便困難的情況,需要多喝水,可以將腸道內的大便軟化,使大便容易排出;
2、改善排便習慣:需要在每天早晨起床后,有規(guī)律地排便,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經常抑制便意,有助于改善這種情況。另外,排便時不要看手機、報紙等,時間也不要過長;
3、藥物治療:如果是由于肛墊下移引起的痔瘡,可以口服邁之靈片、地奧司明片等藥物促進肛周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減輕肛墊下移程度,從而減輕痔瘡的癥狀。另外,還可以外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肛泰栓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是由于肛周感染引起,可以使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坐浴,同時配合使用痔瘡膏、痔瘡栓等藥物治療;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長時間保持坐姿或者站姿,否則也容易導致肛門部位的壓力增加,影響病情恢復。
4、手術治療:對于上述方法無法緩解的痔瘡患者,需要通過手術治療切除痔瘡。常用的手術方式包括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血栓外痔剝離術等,術后要注意加強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