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蘋果具有促進消化、補充營養(yǎng)、緩解腹瀉、輔助控糖等功效,適合胃腸功能較弱或需溫和飲食的人群食用。
1、促進消化
水煮蘋果中的果膠經加熱后更易被吸收,能溫和刺激胃腸蠕動,幫助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蘋果中的有機酸在加熱后活性降低,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適合胃炎恢復期患者食用。建議搭配山楂一同煮制以增強促消化效果。
2、補充營養(yǎng)
水煮過程可保留蘋果中大部分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6等,對口腔潰瘍患者具有營養(yǎng)補充作用。煮制后鉀、鎂等礦物質溶入湯汁,更利于術后體虛者吸收。冷卻后的煮蘋果汁可作為嬰幼兒輔食的營養(yǎng)補充來源。
3、緩解腹瀉
加熱后的蘋果果膠具有吸附腸道水分的作用,對輕度感染性腹瀉有物理性緩解效果。煮制時蘋果皮中的鞣酸成分溶出,能幫助收斂腸黏膜。建議腹瀉期間每日食用2-3次,每次100克左右煮至軟爛的蘋果肉。
4、輔助控糖
水煮使蘋果細胞壁破裂,糖分緩慢釋放,血糖生成指數較生蘋果降低約30%。煮制后保留的鉻元素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可選擇帶皮煮制,每日食用量控制在150克以內為宜。
5、改善食欲
水煮蘋果散發(fā)的芳香物質能刺激唾液分泌,對化療后味覺障礙患者有開胃作用。煮制過程中產生的低聚糖可促進益生菌增殖,間接改善食欲不振。建議食欲低下者晨起空腹飲用溫熱的蘋果煮水。
將蘋果連皮切塊后冷水下鍋,煮沸后轉小火煮10-15分鐘可獲得佳營養(yǎng)保留效果。消化性潰瘍急性期患者應去皮后延長煮制時間至20分鐘。食用時避免加糖,糖尿病腎病患者需控制每日攝入量在100克以下。冷藏保存的水煮蘋果須加熱至沸騰后食用,胃腸敏感者建議現煮現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