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心長水泡樣的腳氣很癢可通過保持足部清潔干燥、穿透氣鞋襪、外用抗真菌藥物、避免搔抓、及時就醫(yī)等方式治療。腳氣通常由真菌感染、足部多汗、免疫力低下、接觸傳染源、皮膚屏障受損等原因引起。
1、保持足部清潔干燥
每日用溫水及溫和肥皂清洗腳部,重點清潔趾縫等易藏匿真菌的部位,洗后擦干。真菌在潮濕環(huán)境中易繁殖,保持干燥可抑制其生長。建議每日更換襪子,避免穿同一雙鞋超過兩天,必要時可使用醫(yī)用滑石粉輔助吸汗。
2、穿透氣鞋襪
選擇棉質或吸濕排汗材質的襪子,避免合成纖維。鞋子宜選真皮或網面透氣款式,減少足部悶熱。夏季可多穿涼鞋促進空氣流通,運動后及時更換汗?jié)裥m。密閉潮濕環(huán)境會加重真菌感染,透氣性不足是腳氣反復的常見誘因。
3、外用抗真菌藥物
可遵醫(yī)囑使用聯(lián)苯芐唑乳膏、硝酸咪康唑軟膏、特比萘芬噴霧等抗真菌藥物。水泡型腳氣多由紅色毛癬菌感染引起,藥物需覆蓋整個患處及周邊2厘米區(qū)域。用藥前需刺破大皰并消毒,但不可撕脫皰皮,小皰可直接涂藥。癥狀消失后應繼續(xù)用藥1-2周以防復發(fā)。
4、避免搔抓
搔抓會導致水泡破裂增加繼發(fā)感染風險,可能引發(fā)淋巴管炎或丹毒。瘙癢劇烈時可冷敷或涂抹含薄荷腦的止癢藥膏。夜間可戴棉質手套防止無意識抓撓。合并細菌感染時會出現(xiàn)紅腫熱痛,需及時就醫(yī)使用抗生素。
5、及時就醫(yī)
若家庭護理2周無改善,或出現(xiàn)化膿、發(fā)熱等癥狀,需到皮膚科就診。醫(yī)生可能進行真菌鏡檢確診,嚴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膠囊或特比萘芬片。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更易出現(xiàn)嚴重感染,應盡早就醫(yī)。
腳氣患者應避免與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等物品,家庭內需對浴室地板定期消毒。飲食上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有助于皮膚修復。避免長期穿橡膠雨靴等密閉鞋具,運動后及時清洗雙足。治療期間需嚴格遵醫(yī)囑完成療程,不可自行停藥以防產生耐藥性。合并灰指甲者需同步治療,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