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是否需要服藥需根據(jù)血壓分級和心血管風險綜合評估,通常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時需考慮藥物干預。
對于一級高血壓患者,即收縮壓在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在90-99毫米汞柱,若未合并糖尿病、慢性腎病等危險因素,可先通過生活方式調(diào)整控制血壓。建議減少鈉鹽攝入至每日不超過5克,增加富含鉀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的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超重者減輕體重5%-10%可顯著降低血壓。戒煙限酒、避免熬夜等行為干預也有助于血壓管理。若3-6個月后血壓仍未達標,則需啟動藥物治療。
當血壓達到二級及以上高血壓標準,即收縮壓超過16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100毫米汞柱時,通常需要立即開始藥物治療。此類患者常伴有靶器官損害風險,如左心室肥厚、視網(wǎng)膜病變或微量白蛋白尿。合并冠心病、腦卒中病史、糖尿病等危險因素者,即使血壓處于一級高血壓范圍也建議早期用藥。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收縮壓超過15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100毫米汞柱時需藥物控制,但需選擇拉貝洛爾等妊娠藥物。
高血壓患者應定期監(jiān)測血壓并記錄變化,就診時攜帶記錄供醫(yī)生參考。避免自行增減藥物或聽信偏方,調(diào)整用藥方案需在心血管專科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長期血壓控制達標可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概率,日常需注意低鹽飲食和情緒管理,突發(fā)劇烈頭痛或視物模糊時應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