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可通過陰道異物感、排尿異常、腰骶酸痛等癥狀結合婦科檢查判斷。子宮脫垂通常由盆底肌松弛、分娩損傷、長期腹壓增高等原因引起,需通過盆底肌評估、超聲檢查等方式確診。
1、陰道異物感
子宮脫垂患者常自覺陰道口有腫物脫出,輕度脫垂時腫物僅在用力時出現(xiàn),休息后可回縮。重度脫垂者腫物持續(xù)外露,可能伴隨黏膜糜爛或出血。這與子宮韌帶松弛導致子宮位置下移有關,需通過婦科窺器檢查觀察脫垂程度。日常應避免提重物,可遵醫(yī)囑使用子宮托輔助支撐。
2、排尿異常
子宮壓迫膀胱可能導致尿頻、尿急或排尿困難,嚴重時出現(xiàn)壓力性尿失禁。這類癥狀多發(fā)生于咳嗽、打噴嚏等腹壓增高時,與盆底肌功能缺陷相關。建議記錄排尿日記,配合尿流動力學檢查評估膀胱功能。凱格爾運動有助于增強盆底肌力量。
3、腰骶酸痛
下墜感引起的持續(xù)性腰骶部酸痛是典型表現(xiàn),久站或勞累后加重。子宮脫垂牽拉盆腔韌帶會導致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可能放射至大腿內側。物理治療如低頻電刺激可緩解疼痛,嚴重者需考慮手術治療如陰道前后壁修補術。
4、排便障礙
直腸受壓可能導致便秘或排便不盡感,多見于子宮脫垂合并直腸膨出患者。這與盆底神經(jīng)肌肉協(xié)調性下降有關,可通過直腸指診和排糞造影明確。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有助于改善癥狀。
5、性交不適
子宮頸脫出可能引起性交疼痛或陰道松弛,影響生活質量。這種情況需評估脫垂分期,Ⅱ度以上脫垂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雌三醇乳膏改善黏膜彈性,或選擇曼氏手術等治療方案。
建議出現(xiàn)上述癥狀者及時至婦科就診,通過POP-Q評分系統(tǒng)量化脫垂程度。日常生活中應控制體重、避免慢性咳嗽和便秘,產(chǎn)后女性需規(guī)范進行盆底康復訓練。藥物治療如補中益氣丸可能對輕度脫垂有效,但中重度患者需根據(jù)年齡和生育需求選擇盆底重建術或子宮懸吊術等手術方式,術后定期隨訪防止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