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如何辨證肩周炎
中醫(yī)對肩周炎辨型分型包括:瘀血型:肩痛嚴重,如針刺或刀割樣,痛點固定,夜間疼痛明顯,局部顏色青紫,活動受限。氣滯血瘀型是肩關節(jié)疼痛以刺痛為主,局部有明顯痛點,舌暗紅、可見瘀點瘀斑,脈弦澀。寒濕侵襲型由于受風寒之邪,導致肩關節(jié)疼痛,遇寒則盛、得溫則減,舌苔薄白或白膩。
慢性肩周炎能不能
慢性肩周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病人在患有這種病情后,先就會感覺到肩部疼痛,尤其是在夜間,疼痛會更加加劇,注意不能側臥位睡覺。肩周炎主要的臨床癥狀,還是表現(xiàn)為肩關節(jié)周圍的疼痛癥狀為主,后期再長時間疼痛,就會引起局部關節(jié)的僵硬,肌肉的微縮。整骨可以肩周炎,但是肩周炎治療以后應當繼續(xù)進行功能鍛煉,防止肩關節(jié)的再次粘連。
肩周炎活動做什么運動
上肢自然下垂,雙臂垂直,手心向下緩慢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大限度停10秒鐘,然后恢復到原位,反復進行以上動作。肩周炎的患者適當?shù)倪M行鍛煉,能夠松解局部粘連,也可以緩解不適的癥狀,還可以促進疾病的恢復。肩周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軟組織勞損。
中醫(yī)治療多汗癥有哪些方法
中醫(yī)治療多汗癥的方法其實非常多,其中包括了針刺,如足多汗癥的患者可針刺“三陰交穴“,同時還可以配合中藥外洗,常使用的藥物有明礬、干姜,把藥物按照一定的劑量煮好,在浸泡時讓藥液浸沒手足背至腕、踝關節(jié),每天晚上泡一次,效果就會非常明顯。
多汗癥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很常見的癥狀,尤其是中青年因為身體機能旺盛更容易發(fā)生這個病,不過很多人在平時總是不注重這個病的治療,甚至忽略此病的存在。而需要注意的就是多汗癥多是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引起的疾病,中醫(yī)也認為是患者脾胃虛弱導致的,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醫(yī)治療多汗癥有哪些方法。
1、針刺治療:在具體為患者針刺的時候需要取雙手“合谷穴“,用1.5寸長的毫針,并且還應該快速進針5—7分深度,每個穴位應該注意留針15—30分鐘,留針期間還應該輕輕捻轉提插毫針3—4次,以加強針感。一般針刺治療需要每日1次,連用5—8次。如果是足汗多者,取雙足“三陰交穴“針刺,進針深度約1寸許。
2、中藥外洗治療:準備的藥物主要有明礬、干姜。使用方法是將干姜切碎,然后同明礬一同用適量水煎熬半小時后,使用方法是取汁去渣倒入盆中,趁水溫合適的時候把手足浸于藥液中,好是讓藥液浸沒手足背至腕、踝關節(jié)。如果浸泡期間藥液溫度下降,可以不斷加入溫開水,使用時間好是每晚睡前,每次浸泡20分鐘左右。連續(xù)使4—8次。
3.中藥內服治療肺衛(wèi)不固多汗癥:證候:汗出惡風,稍勞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白,脈弱。治法主要是益氣固表。常使用的方藥為玉屏風散,藥物加減方法是:汗出多者,加浮小麥、糯稻根、牡蠣;氣虛甚者,加黨參、黃精;舌紅、脈細數(shù),加麥冬、五味子。
多汗癥的發(fā)生,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地影響。以上是關于治療多汗癥的中醫(yī)有哪些的簡單介紹,希望能對您的疾病盡快有所幫助。專家提醒,患上多汗癥一定要注意飲食,且要多喝水。后,祝您及早康復。
內分泌失調有五大危害中醫(yī)教你這樣飲食調理
內分泌失調是我們經常會說到的一個病癥,那么什么是內分泌失調呢?內分泌失調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小編特邀專家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內分泌失調的危害及飲食調理。
內分泌失調是男性、女性都容易發(fā)生的一種疾病狀態(tài),在成年女性中發(fā)病率尤高。造成內分泌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加之工作壓力加大,心理負擔較重,多種因素共同導致了內分泌失調的出現(xiàn)。內分泌失調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主要危害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容易造成患者脾氣急躁,中醫(yī)理論認為,年齡增大或其他不良生活方式,會導致患者腎精耗損,腎精耗損,則肝火旺盛,出現(xiàn)脾氣急躁易怒,注意力無法集中,日常工作時容易胡思亂想。
第二,皮膚的改變,內分泌失調的患者皮膚彈性下降,色澤暗淡或發(fā)黃,部分患者可見雀斑、黃褐斑等,影響美觀。
第三,容易造成肥胖,內分泌失調的患者容易食欲旺盛,且喜愛食用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食、薯片、漢堡等,不好飲食習慣的出現(xiàn)加上鍛煉的減少,終容易導致肥胖,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第四,婦科疾病。女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會導致女性月經功能的紊亂,出現(xiàn)月經先后不定期,月經量的減少,甚至是閉經等癥狀的出現(xiàn)。
第五,骨質疏松,內分泌失調患者骨質中的鈣質大量流失,因此患者容易出現(xiàn)骨質疏松、骨刺增生,嚴重的患者會引起骨關節(jié)的改變,影響日常的活動能力。
對于內分泌失調的患者,飲食該如何調整呢?
飲食方面,內分泌失調的患者,不宜食用膨化食品,如薯片,餅干等,這類食物中油脂含量較高,容易加重肥胖的發(fā)生。另外,需減少飲用碳酸飲料,碳酸飲料的過量飲用會加重骨質中的鈣的分解,加重骨質的損失。
內分泌失調的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要適量加強蛋白質的攝入,魚肉、豬肉、牛肉以及大豆中所富含的均為優(yōu)質蛋白,能夠有效地被人體吸收利用,另外,每日也需要食用雞蛋一枚。
多食用綠色蔬菜,中醫(yī)理論認為,綠色入肝,多食用綠色蔬菜可以有效調理肝氣,同時綠色蔬菜也可以有效健脾、益腎,是內分泌失調患者的重要食材。另外,由于內分泌失調的患者免疫功能有所下降,因此可以適當食用大蒜,現(xiàn)代研究表明大蒜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且大蒜本身也可以殺菌、抗炎等。
多食用黃豆,黃豆和豆制品中含有大量植物性雌激素,在預防乳腺癌等疾病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于皮膚有改變的女性,可選用雪蛤燉梨(雪蛤10克,白梨1個)或冰糖燕窩等調理,也可以服用參雞散,具體配方為西洋參30克,雞內金30克,將二者研成細末,每日于晨起后取一小勺,混入米湯中調勻后直接服用,對于內分泌失調患者有月經紊亂以及皮膚改變的患者較為適宜。(福州市馬尾區(qū)恒康中醫(yī)門診部王國浩醫(yī)師)
(小編(.99.com.cn)專稿,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