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美國心臟學會關于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科學聲明-活動相關的臨床考慮因素:對于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盡管體力活動發(fā)生猝死的危險性較低,每種疾病如心室功能不全、主動脈擴張、暈厥、缺氧、抗凝治療和裝置植入等,其最佳活動類型和強度不同。具體的運動推薦如下:
(1)心室功能不全:提倡參加多種娛樂運動和體力活動,如散步、保齡球、板球、冰球、高爾夫等,限制競技運動。
(2)主動脈擴張而無系統(tǒng)性結(jié)締組織病:應考慮合并主動脈夾層風險,建議限制活動強度,中等強度為宜,無需限制活動類型。
(3)暈厥:無論發(fā)病是否與勞累相關,均應強調(diào)活動過程不導致危及自身安全,推薦散步、棒球、乒乓球、跳舞、太極、瑜伽、保齡球等。
(4)缺氧:允許患者自行控制活動強度,鼓勵其在允許的體力范圍內(nèi)積極活動。
(5)抗凝治療:避免身體碰撞性運動,如橄欖球、武術、拳擊、曲棍球等。
(6)裝置植入:鼓勵其參加體力活動,并考慮要保護植入裝置及其導線,避免直擊胸部的運動,如橄欖球、拳擊、曲棍球等。
187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0次瀏覽 2025-08-16
148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8-16
4636次瀏覽
4566次瀏覽
4542次瀏覽
4490次瀏覽
462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