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可通過調(diào)整飲食結(jié)構(gòu)補(bǔ)充鐵、維生素B12、葉酸等造血原料,常見食療方法有紅肉、動物肝臟、菠菜、黑芝麻、紅棗等食物搭配。貧血可能與鐵攝入不足、慢性失血、造血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guān),建議結(jié)合臨床檢查明確病因。
牛肉、羊肉等紅肉富含血紅素鐵,吸收率超過植物性鐵源。每周攝入3-4次瘦牛肉有助于改善缺鐵性貧血,建議搭配維生素C豐富的青椒或橙子促進(jìn)鐵吸收。烹飪時避免長時間高溫破壞營養(yǎng)素,采用快炒或燉煮方式更佳。
豬肝、雞肝含鐵量達(dá)到每100克約20毫克,同時提供維生素B12和葉酸。每月食用2-3次鹵煮豬肝或豬肝粥可補(bǔ)充造血原料,但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應(yīng)控制攝入量。新鮮肝臟需充分焯水去除毒素后再烹調(diào)。
菠菜含有非血紅素鐵和葉酸,焯水后與堅果同食可提高鐵利用率。建議每日攝入200克焯水涼拌菠菜,搭配芝麻醬或杏仁片。草酸鈣結(jié)石患者應(yīng)限制食用,烹飪前需用沸水焯燙30秒減少草酸含量。
每100克黑芝麻含鐵約22毫克,可研磨成粉加入牛奶或粥中食用。每日10-15克黑芝麻粉能改善輕度貧血,其銅元素還能促進(jìn)鐵代謝。但脂肪含量較高,肥胖人群需控制每日攝入量不超過20克。
干棗富含環(huán)磷酸腺苷和有機(jī)鐵,與桂圓、枸杞搭配煮湯可改善氣血不足。每日5-8枚紅棗蒸食或煮粥,含糖量較高需注意血糖控制。胃腸功能較弱者建議去皮食用,避免棗皮刺激胃黏膜。
貧血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飲食,避免濃茶、咖啡影響鐵吸收,餐后間隔1小時再飲用。長期素食者應(yīng)增加菌菇、豆制品攝入,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補(bǔ)充鐵劑。重度貧血或食療3個月未改善者,應(yīng)及時排查消化道出血、骨髓疾病等潛在病因,避免延誤治療。
200次瀏覽 2025-11-04
226次瀏覽 2025-11-04
242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43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174次瀏覽 2025-03-21
336次瀏覽 2025-11-04
211次瀏覽 2025-11-04
556次瀏覽 2025-11-04
684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44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187次瀏覽 2025-07-15
316次瀏覽 2025-11-04
232次瀏覽 2025-11-04
227次瀏覽 2025-11-04
228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956次瀏覽
847次瀏覽
519次瀏覽
429次瀏覽
76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