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可能由運動損傷、足部結(jié)構(gòu)異常、慢性勞損、藥物因素、感染等因素引起。跟腱炎主要表現(xiàn)為足跟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可通過休息、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方式緩解。
劇烈運動或突然增加運動強度可能導致跟腱過度拉伸或撕裂。常見于籃球、跑步等需要頻繁起跳或急停的運動?;颊邥霈F(xiàn)局部刺痛感,運動后疼痛加劇。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動,冰敷患處,可遵醫(y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
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畸形會使跟腱承受異常應(yīng)力。長期受力不均會導致跟腱纖維變性,引發(fā)慢性炎癥。這類患者行走時足跟內(nèi)側(cè)疼痛明顯,可能伴有步態(tài)異常。建議穿戴矯形鞋墊,配合跟腱拉伸訓練,嚴重者可考慮跟腱延長術(shù)。
長期重復性動作如長時間站立、爬山等會使跟腱持續(xù)處于緊張狀態(tài)。肌腱纖維發(fā)生微小損傷后修復不全,逐漸形成退行性病變。表現(xiàn)為晨起時跟腱僵硬,活動后稍緩解但易疲勞??刹扇_擊波治療,配合外用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緩解癥狀。
長期使用喹諾酮類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糖皮質(zhì)激素如潑尼松片等藥物可能削弱跟腱強度。這類藥物會抑制膠原蛋白合成,增加肌腱斷裂風險。用藥期間出現(xiàn)跟腱疼痛需立即停藥,更換為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替代藥物,并加強跟腱保護。
細菌通過血液傳播或局部傷口侵入可能導致跟腱化膿性炎癥。常見于糖尿病、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現(xiàn)為紅腫熱痛伴全身發(fā)熱。需靜脈注射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等抗生素,形成膿腫時需手術(shù)切開引流,同時控制基礎(chǔ)疾病。
跟腱炎患者應(yīng)選擇軟底緩沖性好的運動鞋,避免赤足行走。運動前充分熱身,逐步增加運動量。體重超標者需控制飲食減輕足部負荷,每日可進行坐位提踵訓練增強跟腱韌性。急性期疼痛緩解后,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漸進式康復鍛煉,防止肌腱粘連。若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或出現(xiàn)肌腱斷裂征兆,需及時評估手術(shù)指征。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912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734次瀏覽
596次瀏覽
701次瀏覽
848次瀏覽
600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