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和濕疹是兩種常見的皮膚問題,痱子多由汗液堵塞汗腺引起,濕疹則與皮膚屏障功能障礙或過敏反應有關(guān)。兩者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病因、癥狀、好發(fā)部位及處理方式上。
痱子主要由高溫潮濕環(huán)境下汗液滯留導致,分為白痱、紅痱和膿痱三種類型。濕疹的病因復雜,可能與遺傳性過敏體質(zhì)、接觸刺激性物質(zhì)、皮膚干燥或免疫異常有關(guān),常見類型包括特應性濕疹、接觸性濕疹等。
痱子表現(xiàn)為密集的針尖大小丘疹或水皰,伴明顯刺癢感,出汗后加重。濕疹以皮膚紅斑、丘疹、滲出為主,慢性期會出現(xiàn)皮膚增厚和脫屑,瘙癢感持續(xù)且劇烈,可能因搔抓繼發(fā)感染。
痱子好發(fā)于汗液積聚部位如頸部、腋窩、腹股溝和軀干。濕疹常見于面部、四肢屈側(cè)(如肘窩、腘窩)等皮膚薄弱處,嬰兒多發(fā)于面頰和頭皮。
痱子具有明顯季節(jié)性,夏季高發(fā)且與環(huán)境溫度正相關(guān)。濕疹全年均可發(fā)生,但冬季干燥時癥狀易加重,部分患者夏季因出汗刺激也可能發(fā)作。
痱子需保持患處清潔干燥,可使用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軟膏。濕疹需修復皮膚屏障,輕癥用保濕霜如凡士林,中重度需遵醫(yī)囑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或他克莫司軟膏,合并感染時加用莫匹羅星軟膏。
日常需避免過度清潔皮膚,穿著透氣棉質(zhì)衣物,控制環(huán)境溫濕度。濕疹患者應記錄可疑致敏原,痱子患者需注意及時擦干汗液。若皮膚出現(xiàn)化膿、發(fā)熱或皮損持續(xù)擴散,應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
86次瀏覽 2025-10-17
71次瀏覽 2025-10-17
130次瀏覽 2025-10-17
0次瀏覽 2025-10-17
164次瀏覽 2025-10-17
177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277次瀏覽 2025-10-17
187次瀏覽 2025-07-15
96次瀏覽 2025-10-17
145次瀏覽 2025-10-17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54次瀏覽 2025-10-17
101次瀏覽 2025-10-17
150次瀏覽 2025-10-17
89次瀏覽 2025-10-17
97次瀏覽 2025-10-17
75次瀏覽 2025-10-17
65次瀏覽 2025-10-17
113次瀏覽 2025-10-17
318次瀏覽
677次瀏覽
242次瀏覽
322次瀏覽
19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