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具有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等功效,適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表虛自汗等癥狀,但陰虛陽亢、實熱證者禁用。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擅長補益脾肺之氣。對于中氣下陷導致的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常與升麻、柴胡配伍;肺氣虛弱的咳喘氣短,可配伍人參、五味子?,F代研究表明,黃芪多糖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功能。
黃芪能強化衛(wèi)外功能,對表虛不固的自汗、易感風寒尤為適用。玉屏風散即以黃芪為主藥,配伍白術、防風,用于反復呼吸道感染。藥理實驗顯示其可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
通過補氣促進水液代謝,黃芪對氣虛水腫效果顯著,如慢性腎炎蛋白尿。常與防己、白術同用,代表方劑防己黃芪湯。研究發(fā)現黃芪甲苷能減少腎小球基底膜損傷,抑制炎癥因子釋放。
黃芪通過補氣促進瘡瘍潰爛后的膿液排出和組織修復,適用于氣血不足的瘡瘍久潰不斂。外科正宗托里消毒散中,黃芪配伍當歸、金銀花。動物實驗證實其可加速創(chuàng)傷部位膠原蛋白合成。
黃芪對氣陰兩虛型糖尿病有輔助改善作用,常與生地、麥冬配伍。黃芪多糖可通過抑制α-糖苷酶活性、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來調節(jié)糖代謝,但需注意陰虛火旺者慎用。
使用黃芪需辨證施治,每日用量建議9-30克,煎煮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感冒發(fā)熱期間停用,妊娠后期慎服。服用期間忌食蘿卜、濃茶,避免影響藥效。出現口干咽痛等上火癥狀時應減量或停用,長期大劑量使用可能引起腹脹等不適。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下根據體質調整用法用量,配合適當的有氧運動如八段錦,飲食宜清淡易消化。
84次瀏覽 2025-10-06
199次瀏覽 2025-10-06
159次瀏覽 2025-10-06
1314次瀏覽 2025-10-06
243次瀏覽 2025-10-06
114次瀏覽 2025-10-06
148次瀏覽 2025-10-06
181次瀏覽 2025-10-06
370次瀏覽 2024-09-25
199次瀏覽 2025-10-06
0次瀏覽 2025-10-06
269次瀏覽 2025-10-06
168次瀏覽 2025-10-06
825次瀏覽 2025-10-06
0次瀏覽 2025-10-06
132次瀏覽 2025-10-06
0次瀏覽 2025-10-06
0次瀏覽 2025-10-06
170次瀏覽 2025-10-06
174次瀏覽 2025-03-21
121次瀏覽 2025-10-06
554次瀏覽 2025-10-06
516次瀏覽
309次瀏覽
247次瀏覽
272次瀏覽
189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