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可通過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方式治療。宮頸癌通常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長期吸煙、免疫功能低下、多產(chǎn)、過早性生活等原因引起。
手術治療是早期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宮頸錐切術、全子宮切除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等。宮頸錐切術適用于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及早期微小浸潤癌,全子宮切除術適用于無生育需求的早期患者。廣泛性子宮切除術需切除子宮、部分陰道及宮旁組織,術后可能伴隨排尿功能障礙、淋巴水腫等癥狀。
放射治療適用于中晚期患者或術后輔助治療,包括體外照射和腔內(nèi)近距離放療。體外照射通過直線加速器殺滅癌細胞,可能引起放射性腸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腔內(nèi)放療將放射源置于宮腔或陰道內(nèi),對局部病灶控制效果較好,治療期間需注意會陰皮膚護理。
化學治療常用紫杉醇注射液、順鉑注射液、卡鉑注射液等藥物,多用于晚期或復發(fā)轉(zhuǎn)移患者。紫杉醇通過干擾微管功能抑制癌細胞分裂,可能引起脫發(fā)、周圍神經(jīng)病變。順鉑可導致腎功能損害,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尿量及肌酐值。聯(lián)合化療方案可提高局部晚期宮頸癌的生存率。
靶向藥物如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可抑制腫瘤血管生成,適用于復發(fā)或轉(zhuǎn)移性宮頸癌。尼拉帕利膠囊作為PARP抑制劑,對存在同源重組缺陷的腫瘤有效。治療前需進行基因檢測,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血壓、尿蛋白等指標,可能引發(fā)高血壓、蛋白尿等不良反應。
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等PD-1抑制劑通過激活T細胞免疫功能殺傷腫瘤,適用于PD-L1陽性晚期患者。治療前需進行生物標志物檢測,可能引發(fā)免疫相關性肺炎、結(jié)腸炎等不良反應。免疫聯(lián)合化療可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期,用藥期間需定期進行影像學評估。
宮頸癌患者治療后需定期隨訪,術后第1-2年每3個月復查婦科檢查、腫瘤標志物及影像學,3-5年每6個月復查。保持會陰清潔,避免盆浴及性生活3個月。飲食宜高蛋白、高維生素,適量補充西藍花、胡蘿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質(zhì)的食物。進行盆底肌訓練改善排尿功能,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出現(xiàn)陰道異常出血、下肢水腫等癥狀需及時就診。
377次瀏覽 2025-11-20
519次瀏覽 2025-11-20
912次瀏覽 2023-09-06
351次瀏覽 2025-11-20
673次瀏覽 2025-11-20
142次瀏覽 2025-11-20
90次瀏覽 2025-11-20
294次瀏覽 2025-11-20
211次瀏覽 2025-11-20
130次瀏覽 2025-11-20
551次瀏覽 2025-11-20
743次瀏覽 2023-08-28
223次瀏覽 2025-11-20
240次瀏覽 2025-11-20
425次瀏覽 2025-11-20
148次瀏覽 2025-11-20
93次瀏覽 2025-11-20
247次瀏覽 2025-11-20
369次瀏覽 2025-11-20
96次瀏覽 2025-11-20
92次瀏覽 2025-11-20
1147次瀏覽 2025-11-20
927次瀏覽
928次瀏覽
995次瀏覽
970次瀏覽
1117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