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體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的尿道炎癥,屬于性傳播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尿道刺癢、尿痛及分泌物增多。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也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或間接接觸感染。治療需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同時性伴侶應同步治療。
衣原體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該病原體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傳播途徑以性接觸為主,無保護性行為是主要風險因素。母嬰傳播可能引起新生兒結(jié)膜炎或肺炎,間接接觸被污染的毛巾、浴具也可能導致感染。男性患者常見尿道分泌物呈稀薄漿液性,女性可能伴隨宮頸炎或盆腔炎。
潛伏期通常為1-3周,男性表現(xiàn)為尿道刺癢、排尿灼痛及晨起尿道口少量黏液分泌物。女性癥狀較隱匿,可能出現(xiàn)白帶增多、下腹隱痛或排尿不適。部分感染者無明顯癥狀但具有傳染性。若不及時治療,男性可能并發(fā)附睪炎,女性易發(fā)展為輸卵管炎導致不孕。
臨床診斷需結(jié)合病史與實驗室檢查。尿道或?qū)m頸分泌物涂片鏡檢可見多形核白細胞但無淋球菌。核酸擴增試驗是首選檢測方法,靈敏度超過90%。尿沉渣抗原檢測也可輔助診斷。需注意與淋菌性尿道炎鑒別,后者潛伏期更短且分泌物多為膿性。
首選阿奇霉素片單次頓服或多西環(huán)素片連續(xù)服用7天。替代方案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克拉霉素緩釋片或紅霉素腸溶片。妊娠期患者推薦阿奇霉素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治療期間應避免性行為,所有性伴侶需接受同步治療以防重復感染。
正確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風險。避免多個性伴侶或高危性行為,確診后應告知近期性伴侶接受篩查。日常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共用毛巾等貼身物品。治療后需復查確認病原體清除,復發(fā)患者需延長療程或更換藥物。合并HIV感染者需加強免疫調(diào)節(jié)治療。
衣原體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治療期間應保持充足水分攝入,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沖刷尿道。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尿路刺激癥狀。治療完成后3周需復查核酸確認療效,6個月內(nèi)定期隨訪。出現(xiàn)盆腔疼痛、睪丸腫脹或發(fā)熱等并發(fā)癥表現(xiàn)時需立即就醫(yī)。日常加強體育鍛煉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降低復發(fā)概率。
184次瀏覽 2025-11-19
174次瀏覽 2025-11-19
401次瀏覽 2024-09-25
202次瀏覽 2025-11-19
178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181次瀏覽 2025-11-19
363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153次瀏覽 2025-11-19
371次瀏覽 2025-11-19
132次瀏覽 2025-11-19
224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176次瀏覽 2025-11-19
420次瀏覽 2025-11-19
370次瀏覽 2024-09-25
207次瀏覽 2025-11-19
286次瀏覽 2025-11-19
105次瀏覽 2025-11-19
135次瀏覽 2025-11-19
1026次瀏覽
1191次瀏覽
1106次瀏覽
1176次瀏覽
943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