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鋅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鋅劑、改善吸收、治療原發(fā)病、定期監(jiān)測等方式干預。缺鋅通常與攝入不足、吸收障礙、需求增加、丟失過多、遺傳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
增加含鋅豐富的食物如牡蠣、牛肉、豬肝等動物性食材,搭配豆類、堅果等植物性鋅來源。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需保證母親膳食鋅攝入,6月齡后逐步添加強化鋅的輔食。避免過量攝入植酸、鈣等抑制鋅吸收的成分。
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葡萄糖酸鋅口服溶液、硫酸鋅片、蛋白鋅等制劑,根據(jù)年齡和缺鋅程度調整補充方案。不可自行聯(lián)合鐵劑補充,需間隔2小時以上服用。補充期間觀察食欲、生長發(fā)育等改善情況。
治療慢性腹瀉、腸道炎癥等影響鋅吸收的疾病,必要時使用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調節(jié)菌群。避免長期使用抑制胃酸藥物,餐后1小時補鋅可提高吸收率。早產兒或低體重兒需特別關注吸收功能。
對先天性鋅吸收障礙如腸病性肢端皮炎需終身補鋅,腎病綜合征患者需控制蛋白尿。反復感染患兒應排查免疫缺陷,鐮狀細胞貧血等慢性病需同步治療。原發(fā)病控制后鋅缺乏多可緩解。
每3-6個月檢測血清鋅和堿性磷酸酶水平,觀察毛發(fā)、指甲、味覺等臨床指征。生長發(fā)育遲緩患兒需持續(xù)監(jiān)測至青春期。補鋅過量可能引起銅缺乏,需定期評估微量元素平衡。
家長需注意保持寶寶均衡膳食,動物性食物每周攝入3-5次,素食嬰幼兒可選用鋅強化米粉。烹飪時適當發(fā)酵或發(fā)芽處理谷物減少植酸,避免與高鈣食物同食。出現(xiàn)地圖舌、異食癖等典型癥狀時及時就醫(yī),長期補鋅需每季度復查血鋅濃度,防止過量補充引發(fā)胃腸刺激或銅缺乏性貧血。日常可記錄飲食日志幫助醫(yī)生評估鋅攝入情況。
158次瀏覽 2025-10-11
1098次瀏覽 2025-10-11
145次瀏覽 2025-10-11
263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0-11
115次瀏覽 2025-10-11
264次瀏覽 2025-10-11
216次瀏覽 2025-10-11
568次瀏覽 2025-10-11
140次瀏覽 2025-10-11
466次瀏覽 2025-10-11
319次瀏覽 2025-10-11
468次瀏覽 2025-10-11
729次瀏覽 2025-10-11
201次瀏覽 2025-10-11
205次瀏覽 2025-10-11
171次瀏覽 2025-10-11
878次瀏覽 2023-09-06
189次瀏覽 2025-10-11
0次瀏覽 2025-10-11
268次瀏覽 2025-10-11
126次瀏覽 2025-10-11
310次瀏覽
349次瀏覽
381次瀏覽
126次瀏覽
20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