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可以輔助治療小兒腹瀉,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辨證使用。小兒腹瀉可能與飲食不當、感染、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guān),常用中藥包括小兒腹瀉寧糖漿、醒脾養(yǎng)兒顆粒、蒼苓止瀉口服液等。建議家長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用藥。
小兒腹瀉寧糖漿由黨參、白術(shù)、茯苓等組成,適用于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表現(xiàn)為大便稀溏、食欲減退。該藥能健脾和胃,幫助緩解非感染性腹瀉。若患兒出現(xiàn)發(fā)熱或黏液血便,需排除細菌性腸炎等疾病,家長不可擅自使用。
醒脾養(yǎng)兒顆粒含一點紅、山梔茶等成分,針對消化不良伴腹瀉的情況,可改善腹脹、大便酸臭等癥狀。但需注意與輪狀病毒性腹瀉鑒別,后者需配合補液鹽預防脫水。家長應(yīng)觀察患兒精神狀態(tài),發(fā)現(xiàn)尿量減少須立即就醫(yī)。
蒼苓止瀉口服液具有清熱化濕功效,適用于暑濕型腹瀉,常見于夏季飲食不潔導致的腹痛腹瀉。使用期間需避免生冷油膩食物。若腹瀉超過3天未緩解或伴有嘔吐,家長應(yīng)帶患兒進行便常規(guī)檢查。
丁桂兒臍貼等外用中藥可通過穴位敷貼緩解腹痛腹瀉,適合輕度腹瀉輔助治療。但皮膚破損患兒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需先小范圍試用。家長需每日檢查貼敷部位皮膚情況,出現(xiàn)紅疹應(yīng)立即停用。
治療期間可配合焦米湯、山藥粥等食療,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母乳喂養(yǎng)嬰兒應(yīng)繼續(xù)哺乳,奶粉喂養(yǎng)者可暫時改用無乳糖配方。家長需記錄患兒排便次數(shù)和性狀變化,為醫(yī)生調(diào)整用藥提供依據(jù)。
小兒腹瀉期間家長需注意保持臀部清潔干燥,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并涂抹護臀霜。觀察脫水征兆如口唇干燥、眼窩凹陷等,可少量多次補充口服補液鹽。避免使用成人止瀉藥物,抗生素需嚴格遵醫(yī)囑使用。若腹瀉伴隨持續(xù)高熱、血便或精神萎靡,須立即急診處理。恢復期飲食應(yīng)循序漸進,從流質(zhì)過渡到正常飲食。
301次瀏覽 2025-11-18
135次瀏覽 2025-11-18
743次瀏覽 2023-08-28
191次瀏覽 2025-11-18
0次瀏覽 2025-11-18
0次瀏覽 2025-11-18
102次瀏覽 2025-11-18
59次瀏覽 2025-07-15
150次瀏覽 2025-11-18
116次瀏覽 2025-11-18
145次瀏覽 2025-11-18
0次瀏覽 2025-11-18
196次瀏覽 2025-11-18
169次瀏覽 2025-11-18
0次瀏覽 2025-11-18
149次瀏覽 2025-11-18
383次瀏覽 2025-11-18
0次瀏覽 2025-11-18
0次瀏覽 2025-11-18
145次瀏覽 2025-11-18
0次瀏覽 2025-11-18
186次瀏覽 2025-11-18
927次瀏覽
919次瀏覽
989次瀏覽
910次瀏覽
86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