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動脈狹窄可能導致高血壓、腎功能損害、腎萎縮等危害。腎動脈狹窄的危害主要有血壓升高、腎功能減退、腎動脈血栓形成、腎衰竭、心血管并發(fā)癥等。
腎動脈狹窄會導致腎臟血流減少,刺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過度激活,引起頑固性高血壓。這種高血壓通常對常規(guī)降壓藥物反應較差,可能伴隨頭痛、眩暈等癥狀?;颊咝柰ㄟ^血管造影確診,治療包括血管成形術或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片。
長期腎動脈狹窄會使腎臟處于缺血狀態(tài),導致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出現血肌酐升高、尿量減少等腎功能減退表現?;颊呖赡艹霈F夜尿增多、乏力等癥狀,需定期監(jiān)測腎功能指標,必要時進行血透準備。
狹窄部位易形成湍流,增加血小板聚集風險,可能突發(fā)完全性血管閉塞。表現為劇烈腰痛、血尿、無尿等急性腎梗死癥狀,需緊急行血管介入治療或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等抗凝藥物。
雙側腎動脈嚴重狹窄未及時干預時,可能進展為不可逆的終末期腎病。患者會出現嚴重水腫、電解質紊亂、貧血等尿毒癥表現,最終需要長期透析或腎移植,早期使用厄貝沙坦片可能延緩進展。
腎動脈狹窄引起的高血壓和體液潴留會增加心臟負荷,誘發(fā)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颊呖赡艹霈F胸悶、氣促等癥狀,需控制血壓和液體攝入,必要時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劑。
腎動脈狹窄患者應定期監(jiān)測血壓和腎功能,限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避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控制體重指數在18.5-23.9之間。出現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或血肌酐快速上升時,應及時進行腎動脈CT血管成像檢查,由血管外科評估是否需要支架置入術。術后仍需長期隨訪,每3-6個月復查腎動脈超聲和尿微量白蛋白檢測。
138次瀏覽 2025-11-18
104次瀏覽 2025-11-18
213次瀏覽 2025-11-18
56次瀏覽 2025-11-18
743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11-18
0次瀏覽 2025-11-18
239次瀏覽 2025-11-18
190次瀏覽 2025-11-18
200次瀏覽 2025-11-18
196次瀏覽 2025-11-18
59次瀏覽 2025-07-15
375次瀏覽 2025-11-18
198次瀏覽 2025-11-18
0次瀏覽 2025-11-18
343次瀏覽 2025-11-18
219次瀏覽 2025-11-18
255次瀏覽 2025-11-18
211次瀏覽 2025-11-18
234次瀏覽 2025-11-18
267次瀏覽 2025-11-18
131次瀏覽 2025-11-18
789次瀏覽
1173次瀏覽
658次瀏覽
714次瀏覽
990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