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奶粉拉肚子可能由乳糖不耐受、奶粉過敏、沖調(diào)比例不當(dāng)、喂養(yǎng)器具污染、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更換奶粉、調(diào)整喂養(yǎng)方式、保持衛(wèi)生、補(bǔ)充水分、就醫(yī)治療等方式緩解。
部分寶寶體內(nèi)缺乏乳糖酶,無法消化奶粉中的乳糖,導(dǎo)致腹瀉、腹脹等癥狀。家長可嘗試更換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奶粉,并觀察癥狀是否改善。若癥狀持續(xù),需就醫(yī)排除其他病因。
奶粉中的牛奶蛋白可能引發(fā)過敏反應(yīng),表現(xiàn)為腹瀉、皮疹、嘔吐等。家長應(yīng)停止當(dāng)前奶粉,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必要時(shí)進(jìn)行過敏原檢測。
奶粉過濃或過稀都會(huì)影響消化吸收,導(dǎo)致胃腸功能紊亂。家長需嚴(yán)格按照說明書比例沖調(diào),使用專用量勺,避免隨意增減奶粉量。每次喂養(yǎng)前檢查奶液濃度是否適宜。
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可能帶入致病菌,引發(fā)感染性腹瀉。家長需每次使用后徹底清洗消毒喂養(yǎng)器具,可煮沸消毒或使用專用消毒器。配制奶粉前應(yīng)洗手并保持操作環(huán)境清潔。
輪狀病毒、沙門氏菌等病原體感染可引起腹瀉,常伴有發(fā)熱、嘔吐。家長需及時(shí)收集寶寶大便樣本送檢,遵醫(yī)囑使用蒙脫石散、口服補(bǔ)液鹽等藥物,嚴(yán)重時(shí)需住院治療。
家長應(yīng)記錄寶寶腹瀉次數(shù)、性狀及伴隨癥狀,避免自行使用止瀉藥物。喂養(yǎng)時(shí)注意少量多次,腹瀉期間可暫時(shí)減少奶粉量,增加米湯等易消化食物。保持臀部清潔干燥,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并涂抹護(hù)臀霜。若出現(xiàn)精神萎靡、尿量減少、血便等嚴(yán)重癥狀,須立即就醫(yī)。
 
                          105次瀏覽 2025-10-30
 
                            
                          92次瀏覽 2025-07-15
 
                          248次瀏覽 2025-10-30
 
                          97次瀏覽 2025-10-30
 
                          98次瀏覽 2025-10-30
 
                          87次瀏覽 2025-10-30
 
                            
                          676次瀏覽 2024-01-05
 
                          55次瀏覽 2025-10-30
195次瀏覽 2025-10-30
 
                          102次瀏覽 2025-10-30
 
                          195次瀏覽 2025-10-30
 
                          446次瀏覽 2025-10-30
 
                          86次瀏覽 2025-10-30
 
                          113次瀏覽 2025-10-30
 
                          369次瀏覽 2025-10-30
 
                          113次瀏覽 2025-10-30
 
                          133次瀏覽 2025-10-30
 
                          167次瀏覽 2025-10-30
 
                          209次瀏覽 2025-10-30
 
                          473次瀏覽 2025-10-30
 
                          62次瀏覽 2025-10-30
 
                          106次瀏覽 2025-10-30
 
            475次瀏覽
 
            473次瀏覽
 
            581次瀏覽
 
            736次瀏覽
 
            573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