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癥患者的小便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尿量減少或無尿、尿液顏色異常、泡沫尿等。尿毒癥是慢性腎衰竭的終末期表現(xiàn),由于腎臟功能嚴重受損,導致代謝廢物無法正常排出,進而引發(fā)一系列癥狀。
尿毒癥患者腎臟濾過功能顯著下降,可能導致尿量逐漸減少甚至無尿。這與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有關。患者可能出現(xiàn)24小時尿量少于400毫升的少尿狀態(tài),或少于100毫升的無尿狀態(tài)。伴隨癥狀包括水腫、血壓升高,需通過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替代腎臟功能。
尿液可能呈現(xiàn)深黃色、茶色或洗肉水樣,這與尿液中存在紅細胞、血紅蛋白或膽紅素等成分有關。部分患者因濃縮功能喪失會出現(xiàn)顏色變淺。這種情況可能與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等原發(fā)病相關,需進行尿常規(guī)和腎功能檢查明確病因。
尿液中出現(xiàn)持久不散的細小泡沫,提示可能存在蛋白尿。尿毒癥患者腎小球基底膜受損,導致大量蛋白質漏出。典型表現(xiàn)為排尿后泡沫持續(xù)15分鐘以上不消散,可能伴有低蛋白血癥引起的下肢水腫。需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評估嚴重程度。
部分早期尿毒癥患者可能出現(xiàn)夜尿次數(shù)增加,這與腎臟濃縮功能減退有關。表現(xiàn)為夜間排尿量超過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一,可能影響睡眠質量。這種情況需與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統(tǒng)疾病鑒別,通過尿滲透壓檢測可輔助診斷。
少數(shù)患者可能伴隨排尿疼痛、灼熱感或下腹墜脹,這通常提示合并尿路感染。尿毒癥患者免疫力低下,更易發(fā)生細菌感染。需進行尿培養(yǎng)檢查,確診后可遵醫(yī)囑使用左氧氟沙星片、頭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療。
尿毒癥患者需嚴格限制每日液體攝入量,通常以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為宜。飲食應選擇優(yōu)質低蛋白食物如雞蛋清、魚肉等,同時控制鉀、磷攝入。定期監(jiān)測血壓、體重變化,保持皮膚清潔預防感染。所有治療均需在腎內科醫(yī)師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調整透析方案或用藥。
169次瀏覽 2025-11-07
223次瀏覽 2025-11-07
87次瀏覽 2025-11-07
212次瀏覽 2025-11-07
300次瀏覽 2025-11-07
382次瀏覽 2025-11-07
263次瀏覽 2025-03-21
132次瀏覽 2025-11-07
1303次瀏覽 2025-11-07
141次瀏覽 2025-11-07
123次瀏覽 2025-11-07
953次瀏覽 2025-11-07
174次瀏覽 2025-03-21
142次瀏覽 2025-11-07
143次瀏覽 2025-11-07
64次瀏覽 2025-11-07
225次瀏覽 2025-11-07
177次瀏覽 2025-11-07
233次瀏覽 2025-11-07
208次瀏覽 2025-11-07
113次瀏覽 2025-11-07
134次瀏覽 2025-11-07
882次瀏覽
760次瀏覽
883次瀏覽
580次瀏覽
55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