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周圍長倒刺是由于皮膚干燥、缺乏營養(yǎng)或外界刺激引起的常見現象。通過保濕護理、補充維生素和避免外界刺激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倒刺。
1.皮膚干燥是導致倒刺的主要原因之一。手部皮膚長期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寒冷、干燥空氣的影響,導致角質層水分流失,皮膚變得脆弱,容易出現倒刺。建議每天使用含有甘油、尿素或乳木果油的護手霜,尤其是在洗手后及時涂抹,保持手部皮膚濕潤。冬季可以戴手套,減少冷空氣對手部的直接刺激。
2.營養(yǎng)缺乏也可能引發(fā)倒刺。維生素A、C、E和B族維生素對皮膚健康至關重要,缺乏這些營養(yǎng)素會導致皮膚修復能力下降,容易出現倒刺。日常飲食中應多攝入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胡蘿卜、橙子、堅果和綠葉蔬菜。必要時可以補充復合維生素片,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3.外界刺激是另一個常見原因。頻繁接觸洗滌劑、化學物質或摩擦會破壞皮膚屏障,導致倒刺形成。建議在做家務時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刺激性物質。修剪指甲時注意不要剪得太短,以免損傷周圍皮膚。如果已經出現倒刺,切勿用手撕扯,以免造成感染,應用指甲剪小心修剪,并涂抹抗菌藥膏。
4.生活習慣也與倒刺的形成有關。經常咬指甲或用手摳皮膚會破壞角質層,增加倒刺出現的風險。應改掉這些不良習慣,保持手部衛(wèi)生。同時,避免過度使用酒精類消毒產品,以免進一步干燥皮膚。
5.某些疾病也可能導致倒刺頻繁出現。例如,濕疹、銀屑病等皮膚病會破壞皮膚屏障,增加倒刺的發(fā)生率。如果倒刺伴隨其他癥狀,如紅腫、疼痛或滲液,應及時就醫(yī),排除潛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