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肚子受涼的癥狀

嬰幼兒肚子受涼可能出現腹部脹氣、頻繁哭鬧、腹瀉、食欲下降、手腳發(fā)涼等癥狀。嬰幼兒胃腸功能發(fā)育不完善,受涼后易引發(fā)胃腸功能紊亂,需及時采取保暖措施并觀察癥狀變化。
嬰幼兒受涼后腸道蠕動減緩,氣體滯留易導致腹部膨隆。表現為腹部觸診鼓音明顯,可能伴隨腸鳴音減弱。家長可用掌心順時針輕揉嬰幼兒臍周,或采取飛機抱姿勢幫助排氣。若持續(xù)12小時未緩解,需就醫(yī)排除腸套疊等急腹癥。
寒冷刺激引發(fā)腸痙攣時,嬰幼兒常出現陣發(fā)性哭鬧,雙腿蜷縮至腹部??摁[多發(fā)生在夜間或進食后,安撫后可能短暫緩解。建議家長用暖水袋包裹毛巾熱敷嬰兒腹部,溫度控制在40℃以下,每次不超過10分鐘。
受涼導致腸道菌群失衡時,大便次數增至每日5-8次,呈蛋花湯樣或水樣便。需及時補充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蒙脫石散或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調節(jié)腸道功能。母乳喂養(yǎng)兒可增加哺乳頻次維持電解質平衡。
胃腸黏膜受冷刺激后消化酶活性降低,表現為拒食、奶量減少。家長應少量多次喂養(yǎng)溫熱的母乳或配方奶,避免強迫進食??膳浜蠇雰航∑⑸⒌戎谐伤幐纳葡δ埽毥浿嗅t(yī)師辨證使用。
外周循環(huán)代償性收縮時,四肢末端溫度明顯低于軀干。需立即增添棉質衣物,重點保護腹部和足部。體溫低于36℃或出現寒顫時,應采用母體皮膚接觸法復溫,每小時監(jiān)測體溫變化。
日常需注意保持室溫26-28℃,更換尿布時避免腹部暴露。外出時使用護肚圍或高腰褲加強保暖,洗澡水溫維持在38-40℃。若出現發(fā)熱、嘔吐咖啡樣物或血便、持續(xù)6小時無尿等嚴重癥狀,須立即急診處理。哺乳期母親應避免進食生冷食物,人工喂養(yǎng)時確保奶液溫度適宜。
喝中藥調理宮寒肚子痛
復禾遷移
肚子涼經常脹氣大便不成形
復禾遷移
拍打小肚子能減肥嗎
復禾遷移
喝了番瀉葉拉肚子怎么辦
復禾遷移
喝了煮糊的牛奶拉肚子怎么辦
復禾遷移
肚子肥肉太多怎么減
復禾遷移
小孩幼兒園體檢需要空腹嗎
復禾遷移
胃隱隱作痛老往上嗝氣拉肚子
復禾遷移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