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可導致心腦血管損害、腎臟功能損傷、視網膜病變、認知功能障礙、動脈硬化加速及代謝綜合征風險增加。高血壓的危害主要有靶器官損害、血管病變、代謝異常、視力損傷、認知衰退和猝死風險升高。
1、靶器官損害:
長期血壓升高直接作用于心臟左心室,引發(fā)心肌代償性肥厚,最終發(fā)展為心力衰竭。持續(xù)高壓狀態(tài)使腎小球內毛細血管壓力增高,造成腎小球硬化,臨床表現為蛋白尿和腎功能進行性下降。腦血管在高壓沖擊下易形成微動脈瘤,增加腦出血風險。
2、血管病變:
高壓血流對血管內皮產生剪切力損傷,加速低密度脂蛋白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主動脈在長期高壓作用下發(fā)生中層囊性壞死,可導致主動脈夾層等危急重癥。外周動脈硬化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嚴重時引發(fā)肢體壞疽。
3、代謝異常:
高血壓患者常合并胰島素抵抗,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異常升高。血壓升高與尿酸代謝紊亂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huán)。血脂異常表現為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共同構成代謝綜合征的核心要素。
4、視力損傷:
視網膜動脈在高血壓作用下發(fā)生痙攣硬化,眼底檢查可見動靜脈交叉壓跡。嚴重者出現視網膜出血、棉絮斑等高血壓視網膜病變表現。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可導致視神經缺血,引發(fā)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失明。
5、認知衰退:
慢性腦灌注不足導致白質病變,表現為執(zhí)行功能和記憶能力下降。腦微出血和靜息性腦梗塞是血管性癡呆的重要病理基礎。血壓晝夜節(jié)律異常者更易出現清晨認知功能波動。
6、猝死風險:
惡性高血壓可誘發(fā)急性左心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心室顫動等惡性心律失常與心肌纖維化密切相關。主動脈夾層破裂出血常在數分鐘內導致循環(huán)衰竭,院外搶救成功率極低。
高血壓患者需嚴格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肉類。規(guī)律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不少于150分鐘中等強度鍛煉。保持體重指數在24以下,腰圍男性不超過90厘米、女性不超過85厘米。戒煙并限制酒精攝入,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5克酒精量。定期監(jiān)測晨起靜息血壓,家庭自測血壓應低于135/85毫米汞柱。出現頭痛、視物模糊、胸悶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不可擅自調整降壓藥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