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需通過肝功能、膽汁酸檢測及超聲檢查確診,關鍵指標為血清總膽汁酸水平升高。治療以緩解瘙癢、降低膽汁酸為主,必要時需提前終止妊娠。
1. 肝功能檢查
空腹抽血檢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等指標,異常升高提示肝細胞損傷。約60%患者ALT超過正常值3倍,AST同步上升但幅度較低。需每周復查監(jiān)測變化。
2. 血清膽汁酸測定
總膽汁酸(TBA)是診斷金標準,正常值<10μmol/L。妊娠期膽汁淤積癥患者常>40μmol/L,重度者可達100μmol/L以上。甘膽酸(CG)檢測更敏感,空腹水平>10nmol/L即有意義。
3. 肝膽超聲檢查
排除膽囊結石、膽管梗阻等器質性疾病。典型表現為膽囊壁增厚、膽汁淤積,但約80%患者超聲無異常發(fā)現。對于黃疸明顯者需加做MRCP評估膽管情況。
4. 胎兒監(jiān)護手段
胎心監(jiān)護從孕32周起每周2次,關注胎心率變異減少。生物物理評分聯合超聲監(jiān)測羊水情況,臍動脈血流多普勒檢測胎盤功能。重度病例需每日胎動計數。
藥物治療方案包括熊去氧膽酸(每日15mg/kg分3次口服)、S-腺苷蛋氨酸(靜脈滴注500-1000mg/日)。外用地塞米松乳膏緩解瘙癢,維生素K預防出血。飲食選擇低脂高蛋白食譜,增加燕麥、冬瓜等膳食纖維攝入。
妊娠34周后持續(xù)膽汁酸>40μmol/L或出現胎兒窘迫時,建議剖宮產終止妊娠。產后需持續(xù)監(jiān)測肝功能至恢復正常,再次妊娠復發(fā)率高達60%,孕前需進行遺傳咨詢和預防性用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