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異常指肝臟生化指標超出正常范圍,常見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及藥物損傷等。治療需針對病因,結合藥物干預和生活方式調整。
1. 遺傳因素
部分肝功能異常與遺傳代謝疾病相關,如Wilson?。ㄣ~代謝障礙)、血色?。ㄨF過載)。這類疾病需通過基因檢測確診,治療采用青霉胺驅銅或放血療法除鐵,并配合低銅低鐵飲食。
2. 環(huán)境因素
病毒性肝炎占肝功能異常主因,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通過血液或體液傳播。抗病毒治療是關鍵,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核苷類藥物可抑制HBV復制,索磷布韋聯合方案對HCV治愈率達95%以上。日常避免共用剃須刀、紋身器具。
3. 生理因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肥胖人群發(fā)病率超60%。改善需控制每日熱量攝入在25kcal/kg體重以內,每周進行15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護肝藥物如水飛薊賓可輔助改善肝酶指標。
4. 化學損傷
酒精性肝病進展分三階段:脂肪肝→肝炎→肝硬化。戒酒是根本措施,嚴重者需服用美他多辛加速酒精代謝。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過量可直接導致肝壞死,成人單次劑量不應超過500mg,日極限量3000mg。
5. 病理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