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肝惡性腫瘤
55403次播放 2020-03-24
60384次播放 2020-03-24
51747次播放 2020-03-24
相關語音 更多
相關醫(yī)生 更多
相關文章 更多
56228次瀏覽 2020-04-14
65003次瀏覽 2020-04-14
58295次瀏覽 2020-02-27
相關問答 更多
原發(fā)性肝癌的檢查項目主要有甲胎蛋白檢測、超聲檢查、CT或MRI影像學檢查、肝穿刺活檢。
血液中甲胎蛋白水平升高是肝癌的重要標志物,需結合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
腹部超聲可初步篩查肝臟占位性病變,具有無創(chuàng)、便捷的特點,適合作為首選篩查手段。
增強CT或MRI能清晰顯示腫瘤大小、位置及血管浸潤情況,是確診和分期的重要依據。
在影像學引導下獲取肝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肝癌類型和分化程度。
建議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肝癌篩查,發(fā)現異常及時就醫(yī),檢查前需遵醫(yī)囑做好空腹等準備。
原發(fā)性肝癌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黃曲霉毒素暴露、遺傳代謝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需結合臨床檢查明確具體病因。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誘因,長期慢性炎癥導致肝細胞異常增生。治療需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索磷布韋維帕他韋,并定期監(jiān)測甲胎蛋白和影像學檢查。
酒精性或膽汁淤積性肝硬化使肝組織結構改變,約70%肝癌合并肝硬化。需戒酒并服用熊去氧膽酸,嚴重時考慮肝移植手術干預。
霉變谷物中黃曲霉毒素B1是強致癌物,長期攝入可誘發(fā)基因突變。應避免食用霉變食物,高危人群可服用水飛薊賓等護肝藥物。
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等遺傳代謝異常可導致鐵或異常蛋白沉積,引發(fā)肝細胞癌變。需定期放血治療或補充α1-抗胰蛋白酶。
建議高危人群每6個月進行肝臟超聲聯(lián)合甲胎蛋白篩查,保持低脂高蛋白飲食,避免腌制及燒烤類食物攝入。
原發(fā)性肝癌屬于惡性腫瘤。肝癌可分為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和混合型肝癌三種主要類型,均具有惡性生物學行為。
最常見的原發(fā)性肝癌類型,約占90%,起源于肝實質細胞,具有侵襲性生長和轉移特性。
起源于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約占原發(fā)性肝癌的5%-10%,惡性程度較高且預后較差。
同時具有肝細胞和膽管細胞癌特征的罕見類型,約占1%-2%,兼具兩者的惡性特征。
建議肝癌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超聲和甲胎蛋白篩查,發(fā)現可疑病灶時需進一步完善增強CT或核磁共振檢查明確診斷。
健康資訊 更多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