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小兒腹瀉的高發(fā)期。小兒腹瀉是致病性大腸桿菌和腸道病毒而造成腸道消化功能紊亂的一個綜合癥。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樣為特征。屬中醫(yī)學“腹泄”、“泄瀉”范疇。
冬季為嬰幼兒腹瀉高發(fā)期。該病是致病性大腸桿菌和腸道病毒而造成腸道消化功能紊亂的一個綜合癥。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樣為特征。屬中醫(yī)學“腹泄”、“泄瀉”范疇。
食療預防
未病先防,做好病前調養(yǎng)護理與衛(wèi)生十分重要。
1、扁豆粟米粥:扁豆角30克、黨參(或人參)10克,同煎去滓取汁,入粟米50克煮粥,常常食之,可防小兒腹泄。
2、山藥扁豆糕:山藥200克(去皮切成薄片)、鮮扁豆50克、紅棗肉(切碎)500克、陳皮絲3克,共和勻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脾胃虛弱者最宜。
中醫(yī)論治防變
1、傷食型:初宜導滯通下,給予七珍丹、一捻金等;繼健脾止瀉,給予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2、濕熱型:宜葛根芩連湯加減。若焦躁不寧,欲化火內陷,加用石決明、天麻、鉤藤、玳瑁、羚羊角粉、紫雪丹之類;若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傷陰津,加用連梅湯,酸甘化陰;若四肢不溫,神萎情淡,陽氣衰弱,急用參附龍牡湯,或酌加人參、五味子、附子等;若見神情淡漠,昏睡露睛,手足蠕動,欲致慢脾風,宜加人參、肉桂、附子等,或加固真湯。
單驗方
1、山楂炭、炮姜炭共研細末,每次1克,溫開水調服,每日3次。
2、石榴皮9克,水煎加紅糖內服,每日3次。適用于久瀉不止。
3、大蒜帶皮在火上燒熟,剝去皮,搗成泥狀,摻少許白糖加水服,每日2~3個蒜頭。
4、吳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共研末。每次用1.5克,以陳醋或植物油調和成糊狀,敷于臍部,外以紗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用于傷食型、虛寒型腹泄。
以上就是有關中醫(yī)治療寶寶腹瀉的介紹,如果你家的寶寶也有腹瀉狀況,不妨也試試中醫(yī)吧。
112次瀏覽 2025-10-05
90次瀏覽 2025-10-05
202次瀏覽 2025-10-05
247次瀏覽 2025-10-05
0次瀏覽 2025-10-05
59次瀏覽 2025-07-15
125次瀏覽 2025-10-05
259次瀏覽 2025-10-05
106次瀏覽 2025-10-05
80次瀏覽 2025-10-05
0次瀏覽 2025-10-05
431次瀏覽 2025-10-05
104次瀏覽 2025-10-05
174次瀏覽 2025-03-21
436次瀏覽 2025-10-05
415次瀏覽 2025-10-05
199次瀏覽 2025-10-05
330次瀏覽 2025-10-05
191次瀏覽 2025-10-05
0次瀏覽 2025-10-05
0次瀏覽 2025-10-05
195次瀏覽 2025-10-05
370次瀏覽
233次瀏覽
183次瀏覽
328次瀏覽
250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