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刮痧源于流長,在很多疾病治療中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對于面癱的治療,很多時候用刮痧治療面癱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的,而且刮痧治療面癱沒有副作用,所以很多患者都會選擇這個方法進行治療,那么刮痧治療面癱的方法怎么做呢?
(1)選穴 翳風、地倉、頰車、合谷、太沖、風池。
(2)定位 翳風:在耳垂后,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
地倉:位于人體的面部,口角外側(cè),上直對瞳孔。
頰車: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問,當?shù)诙乒菢飩?cè)的中點處。
太沖:第一、第二跖骨結(jié)合部之前凹陷處。
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頭部兩側(cè)翳風至風池,再刮頰車至地倉,然后刮手背合谷穴,最后重刮太沖穴。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頸部翳風穴至風池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再刮拭下頜部,經(jīng)頰車穴至地倉穴,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然后刮手背合谷穴,重刮,可用刮板角部刮拭。最后重刮足部太沖穴,可不出痧。
注意事項
1.刮痧療法須暴露皮膚,且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從開泄的毛孔直接人里,影響刮痧療效,而且易引發(fā)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選擇一個好的治療場所,空氣宜流通清新,并注意保暖,注意避風,夏季不可在有過堂風的地方刮痧。盡量少暴露皮膚。
2.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勻,以能忍受為度,出痧為止。
3.嬰幼兒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輕。
4.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般情況下,血瘀之證出痧多;實證、熱證、出痧多;虛證、寒證出痧少;服藥過多者,特別服用激素類藥物不易出痧;肥胖者與肌肉豐滿的人不易出痧;陰經(jīng)較陽經(jīng)不易出痧;室溫低時不易出痧。
0次瀏覽 2025-08-08
187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38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4483次瀏覽
4638次瀏覽
4414次瀏覽
4372次瀏覽
450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