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具有補充營養(yǎng)、促進消化、輔助控糖、保護視力、抗氧化等功效與作用。玉米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族、葉黃素、玉米黃質(zhì)等營養(yǎng)成分,適合作為日常膳食的補充。
玉米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優(yōu)質(zhì)蛋白、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種礦物質(zhì)。每100克玉米可提供約86千卡能量,其胚芽部分富含維生素E和亞油酸,有助于維持細(xì)胞膜穩(wěn)定性和皮膚健康。玉米中的煙酸含量較高,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和能量代謝具有重要作用。
玉米中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達2-4克/100克,能刺激腸道蠕動,縮短食物殘渣在結(jié)腸的停留時間。膳食纖維可增加糞便體積,改善功能性便秘癥狀。玉米須中的多糖成分還可能通過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幫助緩解輕度腹瀉。
玉米的血糖生成指數(shù)為中等水平,其抗性淀粉和膳食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速度。研究表明,適量食用玉米可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但糖尿病患者仍需控制單次攝入量在50-100克。紫玉米中的花青素還可能通過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發(fā)揮輔助控糖作用。
玉米是葉黃素和玉米黃質(zhì)的優(yōu)質(zhì)植物來源,每100克含量可達1-3毫克。這兩種類胡蘿卜素能選擇性沉積在視網(wǎng)膜黃斑區(qū),過濾有害藍光并中和自由基。長期適量攝入可能降低年齡相關(guān)性黃斑變性風(fēng)險,對長時間用眼人群尤為重要。
玉米中的酚類化合物和維生素E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紫玉米和藍玉米富含花青素,其抗氧化活性是維生素C的2-3倍。這些成分可能通過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減少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并對抗紫外線引起的皮膚氧化損傷。
建議將玉米作為主食替代品每周食用3-4次,優(yōu)先選擇蒸煮等低溫烹飪方式以保留營養(yǎng)成分。鮮玉米可連須煮水飲用,玉米須茶可能有利尿作用。胃腸功能較弱者應(yīng)控制單次攝入量,避免過量膳食纖維引發(fā)腹脹。對玉米蛋白過敏者應(yīng)嚴(yán)格禁食,出現(xiàn)皮疹或呼吸困難需及時就醫(yī)。選購時注意觀察玉米粒,霉變玉米可能含有致癌的黃曲霉毒素,須丟棄處理。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642次瀏覽 2024-01-05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851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0次瀏覽 2025-08-08
4678次瀏覽
4694次瀏覽
4509次瀏覽
4462次瀏覽
452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