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老不走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中醫(yī)調理、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通常由內分泌失調、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礙、黃體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
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飲食上注意營養(yǎng)均衡,適量補充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等,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適當進行溫和運動如散步、瑜伽,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出血。心理壓力過大可能影響激素分泌,可通過冥想、音樂放松等方式緩解。
遵醫(yī)囑使用黃體酮膠囊調節(jié)月經周期,適用于黃體功能不足引起的經期延長。氨甲環(huán)酸片能抑制纖溶系統(tǒng)活性,改善凝血功能異常導致的出血。短效避孕藥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可調整激素水平,適用于無排卵性子宮出血。用藥期間需定期復查肝腎功能,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中醫(yī)認為經期延長多與氣虛不攝、血熱妄行有關??蛇x用歸脾湯加減治療脾不統(tǒng)血型,由黃芪、白術等組成。清熱固經湯適用于血熱型,含黃芩、生地等成分。艾灸關元、三陰交等穴位可溫經止血。需由專業(yè)中醫(yī)師辨證施治,避免自行用藥。
黏膜下肌瘤可能壓迫宮腔導致經量增多,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較小肌瘤可嘗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如亮丙瑞林縮小瘤體。肌瘤剔除術保留子宮,適合有生育需求者。子宮動脈栓塞術通過阻斷血流使肌瘤缺血萎縮。
宮腔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內膜情況,發(fā)現息肉或增生可同步行診刮術。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采用電切環(huán)去除病灶。復雜型增生需大劑量孕激素逆轉,如甲羥孕酮連續(xù)服用。40歲以上患者應警惕內膜癌變可能,必要時行子宮全切。
日常需記錄月經周期和出血量,使用棉質透氣衛(wèi)生用品并勤更換,預防感染。出血期間避免盆浴、游泳及性生活。若伴隨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應及時補充鐵劑和維生素C。建議每1-2年進行婦科檢查,包括超聲和宮頸癌篩查。突然出現大量出血或持續(xù)出血超過2周,須立即就醫(yī)排除器質性病變。
138次瀏覽 2025-10-13
147次瀏覽 2025-10-13
103次瀏覽 2025-10-13
0次瀏覽 2025-10-13
105次瀏覽 2025-10-13
248次瀏覽 2025-10-13
112次瀏覽 2025-10-13
637次瀏覽 2025-10-13
175次瀏覽 2025-10-13
175次瀏覽 2025-10-13
0次瀏覽 2025-10-13
263次瀏覽 2025-03-21
99次瀏覽 2025-10-13
218次瀏覽 2025-10-13
64次瀏覽 2025-10-13
457次瀏覽 2025-10-13
92次瀏覽 2025-07-15
91次瀏覽 2025-10-13
373次瀏覽 2025-10-13
304次瀏覽 2025-10-13
72次瀏覽 2025-10-13
0次瀏覽 2025-10-13
548次瀏覽
453次瀏覽
362次瀏覽
208次瀏覽
293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