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往外突可通過佩戴矯治器、正頜手術(shù)、牙齒矯正、拔牙矯正、功能矯治器等方式治療。牙齒往外突通常由遺傳因素、不良口腔習慣、乳牙早失、多生牙、頜骨發(fā)育異常等原因引起。
固定矯治器或隱形矯治器可通過持續(xù)施加壓力使牙齒逐漸移動至正常位置。適用于輕中度牙齒外突,需定期復診調(diào)整力度,矯正周期通常為1-3年。矯治期間需注意口腔清潔,避免食用過硬黏性食物。
針對嚴重骨性齙牙或頜骨發(fā)育異常,需配合正畸-正頜聯(lián)合治療。手術(shù)通過截骨調(diào)整頜骨位置,術(shù)后需進行咬合訓練。該方式適用于成年患者,恢復期需3-6個月,可能出現(xiàn)暫時性神經(jīng)麻木等并發(fā)癥。
通過托槽、弓絲等裝置施加生物力,引導牙槽骨改建。常見金屬托槽矯正耗時6-24個月,陶瓷托槽美觀但易染色,舌側(cè)矯正完全隱蔽但影響發(fā)音。矯正后需長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復發(fā)。
對牙列嚴重擁擠者,可能需拔除前磨牙創(chuàng)造間隙。拔牙后通過矯治器內(nèi)收前牙,改善突度。該方式可能造成面部軟組織塌陷,需精確計算拔牙數(shù)量與位置。
適用于生長發(fā)育期兒童,通過改變口周肌力平衡促進頜骨正常發(fā)育。如肌激動器可抑制上頜過度生長,F(xiàn)rankel矯治器能訓練唇肌閉合。需每日佩戴12小時以上,療程約1-2年。
日常應(yīng)糾正吐舌、口呼吸等不良習慣,兒童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避免長期使用奶嘴。選擇軟毛牙刷清潔矯治器周圍,使用沖牙器清除食物殘渣。矯正期間增加鈣質(zhì)攝入,避免啃咬硬物造成托槽脫落。若出現(xiàn)牙齦紅腫、矯治器磨損等情況需及時復診。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92次瀏覽 2025-07-15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873次瀏覽
1001次瀏覽
666次瀏覽
807次瀏覽
74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