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缺鐵或貧血需要重視,可能與經量過多、鐵攝入不足、吸收障礙、慢性失血、造血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建議及時就醫(yī)檢查血紅蛋白和血清鐵指標,遵醫(yī)囑補充鐵劑或調整飲食結構。
月經出血量超過80毫升可能導致鐵丟失加速,常見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伴隨頭暈乏力癥狀時,可遵醫(yī)囑使用右旋糖酐鐵分散片、琥珀酸亞鐵片、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等鐵劑,同時需治療原發(fā)疾病。
長期偏食或節(jié)食會使膳食鐵供給不足,尤其女性每日需攝入18毫克鐵。建議增加動物肝臟、瘦肉、血制品等血紅素鐵來源,搭配維生素C促進吸收,避免與濃茶咖啡同食影響鐵利用率。
胃酸缺乏或胃腸手術后可能影響鐵吸收,克羅恩病等腸道疾病也會導致鐵代謝異常。此類患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氨基酸螯合鐵等特殊劑型,必要時通過靜脈補鐵糾正貧血。
除月經外,痔瘡出血、消化道潰瘍等隱性失血也會加重缺鐵。表現(xiàn)為指甲脆裂、異食癖等癥狀時,需完善胃腸鏡檢查,聯(lián)合使用富馬酸亞鐵顆粒、多糖鐵復合物膠囊等藥物。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慢性腎病等疾病會影響紅細胞生成,導致鐵利用障礙。此類貧血需配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定期監(jiān)測轉鐵蛋白飽和度等指標調整用藥方案。
日常建議每周攝入3-4次紅肉或動物血制品,搭配獼猴桃、鮮棗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烹飪使用鐵鍋可增加膳食鐵含量,經期避免劇烈運動減少失血。若出現(xiàn)心悸、面色蒼白等嚴重癥狀,需立即就醫(yī)排查是否存在內出血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長期貧血患者應每3-6個月復查鐵代謝指標,不可自行長期服用鐵劑以免導致鐵過載。
1303次瀏覽 2025-11-07
134次瀏覽 2025-11-07
123次瀏覽 2025-11-07
208次瀏覽 2025-11-07
142次瀏覽 2025-11-07
169次瀏覽 2025-11-07
141次瀏覽 2025-11-07
233次瀏覽 2025-11-07
59次瀏覽 2025-07-15
113次瀏覽 2025-11-07
223次瀏覽 2025-11-07
177次瀏覽 2025-11-07
212次瀏覽 2025-11-07
743次瀏覽 2023-08-28
953次瀏覽 2025-11-07
382次瀏覽 2025-11-07
300次瀏覽 2025-11-07
225次瀏覽 2025-11-07
64次瀏覽 2025-11-07
87次瀏覽 2025-11-07
132次瀏覽 2025-11-07
143次瀏覽 2025-11-07
489次瀏覽
616次瀏覽
777次瀏覽
903次瀏覽
879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