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危害婦女健康和生命最嚴(yán)重的宮頸疾病,發(fā)病率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僅次于乳腺癌。然而慶幸的是,宮頸癌是一個可防可治的癌癥,是一個可望征服消滅的惡性腫瘤。之所以這么說,原因有以下五點:
1.宮頸癌的病因明確,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是發(fā)病的主要因素,而針對HPV病毒的宮頸疫苗已經(jīng)成功上市。
2.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有一個漸進而漫長的自然病程,從宮頸癌前病變(宮頸上皮內(nèi)瘤樣病變)發(fā)展到不可逆轉(zhuǎn)宮頸浸潤癌長達5-10年左右時間。
3.宮頸的特殊解剖部位,使之容易被檢查,宮頸癌的早診早治方法較為成熟,并已有長足的進步。
4.宮頸癌防癌普查已較廣泛開展,并深入人心。
5.宮頸癌防治已引起全社會關(guān)注,已從單純的因素行為轉(zhuǎn)變?yōu)檎⑸鐣嘟Y(jié)合的一項巨大工程。
盡管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宮頸上皮內(nèi)瘤樣病變(尤其后者)多數(shù)無癥狀,但總有些不祥的“苗頭”。對此,女性應(yīng)該有所警惕。
1.接觸性出血:主要指性交后出血,或在婦科檢查、大小便后出血。即使一次、量少,也應(yīng)提高警惕。
2.白帶增多:約82.3﹪宮頸癌有不同程度的白帶增多。因此,婦女平時應(yīng)注意白帶的性狀、量的多少和有無臭味。早期可以是無味、量少的白帶,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為血性或膿性白帶、量增多、有異味或臭味。
尤其是大量水樣或黏液性白帶時,應(yīng)警惕宮頸黏液腺癌。此時,即使婦科檢查宮頸外觀光滑,細胞學(xué)檢查陰性,也要高度重視。
3.陰道出血:81.4﹪的宮頸癌有此癥狀。出血類型有月經(jīng)不調(diào)似的不規(guī)則出血好絕經(jīng)期出血,量時多時少,無規(guī)則性,甚至大出血,以致繼發(fā)性貧血。
宮頸癌早期診斷流程:目前多采用細胞學(xué)-陰道學(xué)-病理的三階段診斷程序。如果宮頸有明顯的腫瘤,直接取活檢送病理檢查即可。
348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851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0次瀏覽 2025-08-07
4580次瀏覽
4350次瀏覽
4377次瀏覽
4580次瀏覽
454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