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種胎兒球蛋白(簡稱:甲胎蛋白,英文縮寫:AFP)是由胎兒肝細胞合成、在胎兒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種特殊蛋白。一般在妊娠后開始上升,胎齡16~20周時達到最高峰,然后逐漸下降,至胎兒娩出后1~5周完全消失。
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陽性率常明顯升高,超過350ng/ml,甚至達1000ng/ml以上或呈進行性升高。因此,臨床醫(yī)生常把AFP作為原發(fā)性肝癌的輔助診斷、療效考核和判斷預后的有效指標。在原發(fā)性肝癌的普查中,AFP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助于發(fā)現(xiàn)早期肝癌,使病人獲得早期治療,改善預后。
但甲胎蛋白升高不一定都是肝癌。由于甲胎蛋白是肝細胞發(fā)育時的一種特殊蛋白,因此在急、慢性肝炎和肝硬變時,伴隨肝臟的修復和肝細胞的再生,也可產(chǎn)生和分泌AFP,血清中AFP也會升高,但通常僅為輕度升高(小于350ng/ml),這種AFP升高不一定是壞事。
例如:重癥肝炎病入血清中AFP水平升高,常提示肝細胞再生活躍,搶救成活率較AFP陰性者高,預后良好。隨著疾病的恢復,動態(tài)觀察AFP水平常逐漸下降并恢復正常。使用一些刺激肝細胞再生的藥物(如:促肝細胞生長素)后,也可出現(xiàn)AFP的升高。如果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AFP長期處于高水平,居高不下,甚至進行性升高,則應(yīng)警惕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生。
除了肝病以外,患生殖系統(tǒng)胚胎性腫瘤如睪丸癌、卵巢畸胎瘤、消化道腫瘤、胰腺癌伴肝臟轉(zhuǎn)移者,亦常出現(xiàn)AFP升高。在急性大量失血后,偶爾也可見到AFP升高。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631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590次瀏覽 2024-01-05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3283次瀏覽 2025-02-10
3221次瀏覽 2025-02-22
3144次瀏覽 2025-02-09
3176次瀏覽 2025-02-13
3122次瀏覽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