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腳氣可通過抗真菌藥物治療、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氣鞋襪、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消毒鞋襪等方式改善。腳氣通常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表現為瘙癢、脫皮、水皰等癥狀。
腳氣多由紅色毛癬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可遵醫(yī)囑使用聯苯芐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特比萘芬噴霧劑等外用抗真菌劑。藥物需持續(xù)使用至癥狀消失后1-2周,避免復發(fā)。若局部用藥效果不佳,可能需口服伊曲康唑膠囊或鹽酸特比萘芬片。
真菌在潮濕環(huán)境中易繁殖,建議洗腳后徹底擦干趾縫,尤其注意第四與第五趾間隙??删植渴褂煤醒趸\的爽身粉幫助吸濕。避免長時間穿不透氣的膠鞋或雨靴,運動后及時更換潮濕襪子。
選擇棉質或抗菌纖維襪,每日更換并單獨洗滌。鞋子宜選用真皮或網面透氣材質,避免合成革制品。夏季可多穿露趾涼鞋,減少足部密閉時間。嚴重者可準備兩雙鞋交替穿著,確保充分干燥。
不與他人混穿鞋襪、共用修甲工具或毛巾。公共浴室、泳池行走時需穿防水拖鞋。家庭成員若有感染者應同步治療,避免反復傳染。寵物如出現脫毛斑塊需排查犬小孢子菌感染。
襪子可用60℃以上熱水燙洗或含氯漂白劑浸泡。鞋子內部可噴灑克霉唑噴霧,放置于陽光下暴曬。難以清洗的鞋墊建議每月更換,必要時使用紫外線烘鞋器進行殺菌處理。
腳氣治療期間需避免搔抓患處,防止繼發(fā)細菌感染。飲食上減少高糖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增強皮膚抵抗力。若出現足部腫脹、滲液或發(fā)熱等嚴重癥狀,可能合并蜂窩織炎,須立即就醫(yī)。日??蓢L試白醋泡腳輔助抑菌,但濃度不宜超過1:10,避免刺激皮膚。堅持規(guī)范治療與預防措施,多數慢性腳氣可獲得有效控制。
116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843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4376次瀏覽
4410次瀏覽
4265次瀏覽
4343次瀏覽
4260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