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肺炎的檢查方法主要有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胸部影像學檢查、支氣管肺泡灌洗、肺功能檢查、過敏原皮膚試驗等。過敏性肺炎是由吸入特定過敏原引起的免疫介導性肺部炎癥,需結合臨床表現(xiàn)與檢查結果綜合診斷。
通過抽取靜脈血檢測血清中針對特定過敏原的IgG抗體水平,如嗜熱放線菌、鳥類蛋白等常見致敏原的抗體。陽性結果提示機體曾暴露于相應過敏原,但需結合其他檢查判斷活動性病變。該檢查無創(chuàng)且特異性較高,適用于初步篩查。
高分辨率CT可顯示雙肺磨玻璃樣改變、小葉中心性結節(jié)或馬賽克灌注征等特征性表現(xiàn)。急性期多見彌漫性肺泡浸潤影,慢性期可出現(xiàn)肺纖維化改變。胸片敏感性較低,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通過纖維支氣管鏡獲取肺泡灌洗液,可見淋巴細胞比例增高通常超過20%,CD4+/CD8+比值降低。灌洗液培養(yǎng)可排除感染性疾病,特定情況下可檢測到過敏原。該檢查為有創(chuàng)操作,但對鑒別診斷價值顯著。
典型表現(xiàn)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伴彌散能力下降,急性期可能出現(xiàn)阻塞性改變。動態(tài)監(jiān)測肺功能有助于評估病情進展和治療效果。需注意檢查前24小時應停用支氣管擴張劑。
通過皮內注射或點刺法檢測對可疑過敏原的速發(fā)型超敏反應,陽性表現(xiàn)為風團和紅暈。結果需謹慎解讀,因部分患者可能存在IgE介導的過敏反應,但與過敏性肺炎的發(fā)病機制不完全一致。
確診過敏性肺炎需結合職業(yè)或環(huán)境暴露史、典型臨床表現(xiàn)及多項檢查結果。建議患者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急性發(fā)作期需遵醫(yī)囑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片控制炎癥,慢性期可考慮使用免疫調節(jié)劑。日常需保持環(huán)境通風干燥,定期進行肺功能監(jiān)測,出現(xiàn)氣促加重應及時復診。長期接觸有機粉塵或鳥類者應做好防護措施。
97041次播放 2021-05-31
27916次瀏覽
27783次瀏覽
59471次瀏覽
57365次播放 2020-02-28
60280次播放 2020-02-14
69152次瀏覽
60611次瀏覽
57625次播放 2020-01-07
55090次播放 2019-12-11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912次瀏覽 2023-09-06
174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0次瀏覽 2025-11-13
792次瀏覽
1045次瀏覽
1041次瀏覽
1058次瀏覽
94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