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斷裂術(shù)后康復方法主要有早期制動保護、漸進性負重訓練、關(guān)節(jié)活動度恢復、肌肉力量強化、功能性訓練等。術(shù)后康復需在醫(yī)生指導下分階段進行,避免過早負重或劇烈運動導致二次損傷。
術(shù)后初期需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踝關(guān)節(jié)于跖屈位,減輕跟腱張力。制動期間可進行足趾主動屈伸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栓形成。避免患肢負重,使用拐杖輔助行走。
拆除固定后從部分負重開始過渡,初期可使用氣囊靴保護,配合平衡板訓練。隨著跟腱愈合,逐步增加負重比例,6-8周后可嘗試全負重站立,但需避免跳躍等沖擊性動作。
通過被動踝泵運動、毛巾牽拉等方式改善踝關(guān)節(jié)背屈功能。采用坐姿屈膝位進行無痛范圍內(nèi)的主動活動訓練,后期可加入彈力帶抗阻練習,每日3-4組,每組10-15次。
重點加強腓腸肌-比目魚肌復合體的離心收縮訓練,如階梯提踵練習。初期采用雙足支撐,逐漸過渡到單足訓練,配合抗阻帶進行多角度等長收縮,每周遞增負荷強度。
恢復后期需進行單腿平衡、慢速弓步等本體感覺訓練,逐步加入變速行走、輕度跳躍等專項動作。運動前后需充分熱身及冰敷,訓練強度以次日無腫脹疼痛為度。
康復期間應保持高蛋白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C促進膠原合成,避免吸煙飲酒影響組織愈合。定期復查超聲評估跟腱愈合情況,術(shù)后6個月內(nèi)禁止劇烈跑跳運動。出現(xiàn)局部發(fā)熱、持續(xù)疼痛或異常響聲時需立即就診。建議選擇透氣性好的運動鞋,日常行走時可使用硅膠足跟墊緩沖壓力。
127次瀏覽 2025-10-04
221次瀏覽 2025-10-04
155次瀏覽 2025-10-04
265次瀏覽 2025-10-04
129次瀏覽 2025-10-04
333次瀏覽 2025-10-04
271次瀏覽 2025-10-04
316次瀏覽 2025-10-04
184次瀏覽 2025-10-04
148次瀏覽 2025-10-04
187次瀏覽 2025-07-15
155次瀏覽 2025-10-04
576次瀏覽 2025-10-04
232次瀏覽 2025-10-04
401次瀏覽 2024-09-25
989次瀏覽 2025-10-04
111次瀏覽 2025-10-04
133次瀏覽 2025-10-04
159次瀏覽 2025-10-04
493次瀏覽 2025-10-04
128次瀏覽 2025-10-04
188次瀏覽 2025-10-04
232次瀏覽
381次瀏覽
388次瀏覽
247次瀏覽
217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