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可通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檢測、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P24抗原檢測、病毒載量檢測等方法檢查。艾滋病通常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建議高危人群定期篩查,確診后需及時接受抗病毒治療。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檢測是篩查艾滋病的常用方法,通過采集靜脈血檢測血清中是否含有HIV-1/2型抗體。窗口期為感染后3-12周,此期間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結(jié)果。若初篩陽性需采用免疫印跡試驗進行確診,檢測機構(gòu)需具備艾滋病檢測實驗室資質(zhì)。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檢測能直接檢測病毒RNA,適用于窗口期診斷和早期感染篩查,靈敏度較高。該方法可檢測到感染后7-10天的病毒核酸,常用于高危暴露后應急檢測、母嬰傳播早期診斷及抗病毒治療效果監(jiān)測。
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是評估免疫系統(tǒng)受損程度的核心指標,正常值為500-1600個/μL。當計數(shù)低于200個/μL時提示進入艾滋病期,需立即啟動抗病毒治療。該檢測需采用流式細胞術(shù),建議感染者每3-6個月定期監(jiān)測。
P24抗原檢測可捕捉病毒衣殼蛋白,感染后2-3周即可檢出,較抗體檢測窗口期更短。常與抗體檢測聯(lián)合應用于獻血篩查和急性期診斷,但單獨檢測可能出現(xiàn)假陽性,需結(jié)合核酸檢測確認。
病毒載量檢測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shù)測量每毫升血液中的病毒拷貝數(shù),是評估疾病進展和治療效果的重要依據(jù)。治療有效的標準為病毒載量低于檢測下限,檢測頻率根據(jù)治療方案調(diào)整,通常治療初期每1-3個月檢測一次。
艾滋病檢測需在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gòu)進行,所有檢測結(jié)果應嚴格保密。建議發(fā)生過無保護性行為、共用注射器等高風險行為者及時篩查。確診感染者應避免獻血、器官捐獻及無保護性行為,日常注意營養(yǎng)均衡,適當進行有氧運動,遵醫(yī)囑規(guī)范服用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片等抗病毒藥物,定期復查免疫功能和病毒載量。接觸感染者血液體液時應使用手套等防護用具,暴露后72小時內(nèi)可進行阻斷治療。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187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370次瀏覽 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