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腸粘連可通過保守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腸粘連通常由腹部手術、腹腔感染、先天性發(fā)育異常等原因引起,可能伴隨腹痛、嘔吐、排便異常等癥狀。
適用于輕度腸粘連或術后早期階段。通過禁食減輕胃腸負擔,配合靜脈營養(yǎng)支持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家長需密切觀察患兒腹部體征變化,若出現(xiàn)腹脹加重或發(fā)熱需及時就醫(yī)??蓢L試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針對炎癥反應可使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控制感染,腹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堿注射液解痙。合并腸梗阻時需使用甘油灌腸劑促進排便。所有藥物均需嚴格遵醫(yī)囑使用,家長不可自行調(diào)整劑量。
對于反復發(fā)作的完全性腸梗阻,可采用腹腔鏡下粘連松解術。該術式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能有效分離纖維粘連帶。手術需在全麻下進行,術后需禁食1-2天逐步過渡到流質(zhì)飲食。
適用于廣泛致密粘連或合并腸壞死病例。術中需仔細分離粘連組織,必要時行腸切除吻合。術后需放置腹腔引流管,家長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并記錄引流液性狀。
術后早期活動有助于預防粘連復發(fā),家長應鼓勵患兒在床上翻身活動。飲食應從米湯等清流質(zhì)開始,逐漸過渡到低渣飲食。定期隨訪復查腹部超聲,監(jiān)測有無腸管擴張等異常表現(xiàn)。
患兒日常飲食應保持規(guī)律,避免暴飲暴食,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類、蒸蛋等。術后三個月內(nèi)避免劇烈運動,但需保證適量散步等輕度活動。家長需記錄患兒排便次數(shù)及性狀,發(fā)現(xiàn)腹痛持續(xù)不緩解或嘔吐膽汁樣物時須立即就醫(yī)。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可適當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建立規(guī)律的排便習慣對預防癥狀復發(fā)很重要。
0次瀏覽 2025-10-22
618次瀏覽 2025-10-22
322次瀏覽 2025-10-22
107次瀏覽 2025-10-22
151次瀏覽 2025-10-22
388次瀏覽 2025-10-22
706次瀏覽 2025-10-22
187次瀏覽 2025-07-15
848次瀏覽 2025-10-22
553次瀏覽 2025-10-22
121次瀏覽 2025-10-22
261次瀏覽 2025-10-22
109次瀏覽 2025-10-22
99次瀏覽 2025-10-22
140次瀏覽 2025-10-22
99次瀏覽 2025-10-22
136次瀏覽 2025-10-22
370次瀏覽 2024-09-25
961次瀏覽 2025-10-22
703次瀏覽 2025-10-22
88次瀏覽 2025-10-22
0次瀏覽 2025-10-22
257次瀏覽
335次瀏覽
728次瀏覽
807次瀏覽
565次瀏覽